2025無齡世代: 迎接你我的超高齡社會

·
· Common Wealth Magazine Ltd
كتاب إلكتروني
280
صفحة

معلومات عن هذا الكتاب الإلكتروني

你可曾想像過10年後自己的生活樣貌?

2025年,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

480萬個老人,卻只有240萬個幼兒,

四成沒有兒女,五成沒有孫子,七成的人住在六大都……


高齡化對台灣是危機還是轉機?

這不是一個世代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整個世代的難題,

你我都即將面對,我們該如何準備?


三十多歲就成為國際醫學期刊的主編──榮總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與資深專作家楊惠君觀察社會現況,遍訪專家,結合高齡醫學新趨勢,為台灣重要的國安議題---超高齡化與少子化夾殺的未來十年剖析與解答,不再將高齡者視為社消耗而是資產,重新思考都市設計、創造世代融合、健康無憂的無齡生活環境與氛圍,迎接美好未來。


史上第一批全體受過九年國教,跟著台灣經濟起飛歷練過的優秀銀髮族如何得享健康、活躍、無憂的生活,台灣如何不會年金與健保雙崩盤?都需要我們現在就開始正視八大趨勢,執行15個解方,織出安全網。


57歲的流行天后瑪丹娜2016年的來台演唱會,於開賣15分鐘後旋即售磬;

71歲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自稱Stan哥,正忙著推動台灣優質生活跟競爭力;

84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公司帶到世界級的強盛企業,任何對景氣的預測都被視做鍊金石……。

他們活得精彩有活力,身份證上年齡完全不能約束他們。


我們也期待每位老人都能像他們一樣青春、活力,然而………

10年後的台灣社會人口結構,

2位老人,只有1名幼兒,每3個小孩要扶養1個老人,

4成沒有兒女,5成沒有孫子,7成的人住在6大都……。

迎接這樣超高齡且多數聚集在大都會的人口結構,你可曾想像過自己的生活樣貌?你可以選擇世代融合,也可以視他們為養不起的未來,端看你今天設下什麼樣的願景!


4大問題要面對

全世界都要面對年金破產風險,你會不會拿不回退休金?

防範孤獨死來襲,可能就在你我的社區

不只老人村,還會發生無人村、廢村

健保難保高齡醫療的品質


4大機會現在開始抓緊

生命歷程重新編排,老不一定和退休畫等號,你想繼續為社會貢獻到幾歲?

「高年級新鮮人」歸隊,退休後重返職場,企業需要有能力的資深員工協助新同事戰鬥

長照服務走出機構,回到社區,最新模式解決缺錢、缺人的問題

銀髮產業創造新機,無齡社會新動能,食衣住行更友善


誠摯推薦


「父母會老去,我們自己也無人能逃避面對老化,今天我們為2025的台灣規劃,其實就是為自己的未來在努力。」——蔡英文(民進黨主席)


「面對台灣人口快速高齡化的現象,本書點出了新思維與新目標,讓我們正向的去面對人口結構的改變,也讓大家的生活不受年齡的影響。」——朱立倫(國民黨主席)


「『高齡友善,在地老化』是桃園市政府對老人照護的政策方向。雖然桃園市是六都最年輕的城市,也必須及早做好高齡化社會的準備。本書由長期關注此問題的專家,為這個『世代難題』提出解方,非常值得中央及地方政府參考。」——鄭文燦(桃園市市長)


「全台第一本把台灣高齡問題談得如此清楚、透澈的書,每個人都應該人手一本,為父母、為自己、為未來!」——林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需被照顧的人變多,能提供照顧的人少,需高度醫療的人多,繳健保費的人少,退休金——不論公保、勞保、軍保、國民年金——均是如此,如何迎接馬上到來的超高齡社會,因應如此嚴峻的考驗,《2025無齡世代》均有深度的討論,甚值得社會各界參考省思。」——楊志良(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在少子化及高齡化趨勢下,我國未來老年退休、經濟保障及醫療照護制度、產業及就業政策,外勞、移民及教育政策皆須有前瞻性之規劃。《2025無齡世代》一書已點出問題所在,並提醒國人建設友善高齡環境。」——朱澤民(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副教授、中華財政學會理事長)


柯文哲、林芳郁、陳菊、梁賡義、賴清德 熱情推薦

نبذة عن المؤلف

學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主任/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家庭醫學科教授

亞太臨床老年病學暨高齡醫學聯盟主席

台北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

Journal of Clinical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主編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副主編

Journal of Frailty and Aging副主編

BMC Geriatrics 副主編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


著作:

《真逆齡:醫學實證,超越抗老的大智慧》等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先後任職《民生報》醫藥組資深記者、《蘋果日報》都會中心副總編輯,曾獲1999年、2000年、2001曾虛白新聞獎及2004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現為獨立文字工作者,著作有《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等。

تقييم هذا الكتاب الإلكتروني

أخبرنا ما هو رأيك.

معلومات القراءة

الهواتف الذكية والأجهزة اللوحية
ينبغي تثبيت تطبيق كتب Google Play لنظام التشغيل Android وiPad/iPhone. يعمل هذا التطبيق على إجراء مزامنة تلقائية مع حسابك ويتيح لك القراءة أثناء الاتصال بالإنترنت أو بلا اتصال بالإنترنت أينما كنت.
أجهزة الكمبيوتر المحمول وأجهزة الكمبيوتر
يمكنك الاستماع إلى الكتب المسموعة التي تم شراؤها على Google Play باستخدام متصفح الويب على جهاز الكمبيوتر.
أجهزة القراءة الإلكترونية والأجهزة الأخرى
للقراءة على أجهزة الحبر الإلكتروني، مثل أجهزة القارئ الإلكتروني Kobo، عليك تنزيل ملف ونقله إلى جهازك. يُرجى اتّباع التعليمات المفصّلة في مركز المساعدة لتتمكّن من نقل الملفات إلى أجهزة القارئ الإلكتروني المتوافق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