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Brain!和孩子一起說好!: 正向思考的大腦:培養具有膽識、好奇心以及韌性的孩子

· 時報文化出版
5.0
1 opinión
Libro electrónico
320
Páginas

Acerca de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推薦! 王宏哲∣天才領袖教育集團執行長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醫學博士、臨床教授 一生受用!陪孩子在逆境中找到快樂與意義。 「第七感」腦神經科學權威 ╳ 兒少心理治療師 疏離而孤僻,驕縱而依賴,只在一念之差,而你可以有更平衡的教養方式。 培養孩子正向思考的大腦,Yea Brain,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與全人教養 最具科學與心理臨床依據的親子教養書。 培養第七感Mindsight,具備感知自己、同理他人的幸福關鍵。 有效建立「綠色安全圈」,快速調整孩子的情緒。 教育現場實戰:理論說明、重點整理、插畫輔助、步驟教學。 父母或幼兒教育者也都受益的全人觀念。 腦神經科學權威、暢銷書《第七感》作者丹尼爾,與親子教養專家蒂娜,繼《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兩書之後,再度聯手,教導孩子一起向這個世界說「好」,保持開放的心面對新的挑戰、新的機會。 正向的思考的「Yes大腦」教養方式,並非凡事都不違逆孩子的心意、縱容孩子,也非過度保護孩子;另一方面,也非把孩子調教成機器人,呆板地追隨父母,喪失思考能力。孤僻而畏縮的孩子,或是驕縱白目的媽寶,只在一念之差,但你可以有更平衡的教養方式,那就是培育孩子擁有一個正向思考的大腦,幫助孩子理解他們自己,以及未來的無限可能,並且願意嘗試去克服失落、失敗,了解挫折與逆境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進而有能力去選擇具有良好互動關係、有意義的人生。 本書並非鼓吹孩子一天到晚都要快樂,或是不能有負面情緒,這並非重點,也不是人生所追求的目標,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正向思考的用意,在於身處挑戰之中而能找到快樂與意義,在過程中,具備了「平衡」、「韌性」、「洞見」、「同理」的性格,心靈逐漸茁壯,並擁有處世的智慧。 YES Brain正向思考大腦的四種特質: 「平衡」、「韌性」、「洞察」、「同理」 平衡:學會有效管理情緒和行為,來創造情緒穩定度以及平穩的身體與大腦,讓孩子們不容易崩潰失控。 1.創造綠色安全圈,在這裡,孩子感到穩定,身心都能調適。 2.當孩子受挫時,便離開綠色圈,進入焦躁的紅色圈或是憂鬱的藍色圈。 3.在放任不管與過度保護之間,家長可以創造一個平衡點。 4.平衡策略一:孩子要睡飽,睡一覺再說。 5.平衡策略二:建立健康的心靈平台,妥善平衡安排全家人的行事曆。 韌性:遭逢生命中無可避免的難題與掙扎時,讓我們有力且清晰地穿越挑戰,重新站起來。 1.短期目標:平衡,回到綠色安全圈;長期目標:韌性,擴大綠色安全圈。兩個目標都可培養從逆境反轉的能力。 2.孩子行為就是一種訊息的傳遞,不要只關注不良行為的矯正,而是要讀出行為背後的訊息,進而建立改善的技巧。 3.孩子有時需要推一把,有時需要你在背後支持就好。 4.韌性策略一:灌輸孩子四個S,幫助他們感受到人身安全、被關注、被撫慰、穩固的心理安全感(safe, seen, soothed, and secure)。 5.韌性策略二:教導心靈洞見(第七感)的技巧,給孩子示範如何轉移觀點,他們不是情緒或是環境的受害者。 洞察:向內觀看與自我了解的能力,並做出明智的選擇,對於自己的人生更加自主。 1.觀察與被觀察:當一個旁觀者,觀察周遭的人物角色。 2.什麼是力量?就是一個暫停的空間,讓我們有機會選擇如何對情況作出回應。 3.洞見策略一:重新定義痛苦,詢問孩子願意為哪種情況而努力。 4.洞見策略二:避免火山爆發,教導孩子在爆發前啟動暫停的模式。 同理:同理心的觀點讓我們深深體會,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只是單獨的「我」,也是相互交織的「我們」的一部分。 1.同理心是可以培養的,透過日常互動與經驗來學習。 2.這是一種理解別人觀點的能力,並且有足夠的胸懷,幫助我們採取周全完善的行動。 3.同理心策略一:校準同理雷達,啟動社交參與系統。 4.同理心策略二:學會使用同理心的溝通語言,建立一套能適當關懷他人的溝通語彙。 5.同理心策略三:擴大關懷圈,提高孩子對最親近家人之外的其他人的關注與認知。

Calificaciones y opiniones

5.0
1 opinión

Acerca del autor

劉炯朗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博士。 為國際知名的電腦資訊學者,在即時系統、電腦輔助設計、VLSI布局、組合最佳化、離散數學等領域均有傑出之貢獻,是國際上聲譽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曾先後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計算機協會(ACM)會士。2011年榮獲有「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卡夫曼獎(Phil Kaufman Award);2014年獲IEEE基爾霍夫獎(Gustav Robert Kirchhoff Award);2015年獲中國計算機科學協會海外傑出貢獻獎;2016年獲ACM/SIGDA先驅成就獎;2017年獲歐洲設計與自動化協會EDAA傑出成就獎。 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1998至2002年間擔任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於1968年出版之組合數學及1977年出版(1985年再版)之離散數學教科書,被視為經典之作。1973年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CM之論文,截至2019年被引用達一萬一千餘次,影響極大。 2005年起,在竹科IC之音主持談話節目「我愛談天你愛笑」,以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暢談科學、文學、歷史、科技發展等各領域的知識,深得大眾喜愛,迄今已出版十餘本科普、散文作品。 著作 《大人的社會課:從阻撓議事到邊際效應,搞懂世界的真實運作》 《語文力向上:國文課沒教的事3》 《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 《你沒聽過的邏輯課:探索魔術、博奕、運動賽事背後的法則》 《從輪子到諾貝爾: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 《劉炯朗讀三字經:國文課沒教的事2》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發現八卦、婚姻、網拍背後的定理》 《國文課沒教的事》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

Califica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Cuéntanos lo que piensas.

Información de lectura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p de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Como se sincroniza de manera automática con tu cuenta, te permite leer en línea o sin conexión en cualquier lugar.
Laptops y computadoras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adquiridos en Google Play, usa el navegador web de tu computadora.
Lectores electrónico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Kobo, deberás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 tu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que aparecen en 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los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