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 Lan Ling 40th: Experimental Actors Studio

· 大辣出版
Ebook
33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老蘭陵 新故事

蘭陵劇坊經典作品《演員實驗教室》傳奇再現

 

1980年代,蘭陵劇團,一個臺灣現代劇場的開始

金士傑、李立群、李國修、楊麗音、游安順等,

眾多演員╱編劇╱導演戲碼,都從這個劇場出發!

《演員實驗教室》是1983年蘭陵創作經典劇碼,

40年後,老友新秀重聚,演出生命中的一個片刻……

 

★《演員實驗教室》2022年3月在臺灣開始巡演(國家戲劇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

 

1983-2022

 

此戲為蘭陵最該重演之戲碼,它敘述著演員的人生,

誠誠實實,一層一層往心裡尋覓。

――李國修(1955-2013,蘭陵劇坊團員、屏風表演班創辦人)

 

《演員實驗教室》的演出是一場夢幻之旅,

亦是對青春的最後一次回望。

――金士傑(演員、導演)

 

這版的《演員實驗教室》,堪稱金寶在舞臺上寫的一首散文詩,

大夥則是不經意合力完成了一部臺灣斷代史。

――馬汀尼(曾任北藝大戲劇系所主任暨研究所所長)

 

原名為耕莘實驗劇場的蘭陵,從1977年開始醞釀、1980年正式成立,在這約莫十年的運作過程中,曾推出多部影響臺灣劇場歷史的經典作品,包括《荷珠新配》《貓的天堂》等,而當年從蘭陵劇坊出身的表演者或導演,如今也都成為臺灣當代劇場的大師級人物,如金士傑、李國修、劉若瑀、馬汀尼、楊麗音、趙自強、李永豐等人

 

蘭陵劇坊培育了不少人才,包括杜可風、李天柱、顧寶明、李立群等演藝圈實力派演員,1991年劇團解散之後,開枝散葉孕育出至少15個臺灣劇團誕生,包括屏風表演班、優人神鼓、表演工作坊、紙風車劇團、如果兒童劇團等,讓臺灣的表演藝術得以百花齊放,影響深遠。

 

蘭陵劇坊推出新版舞臺劇《演員實驗教室》,規劃以十四段的演出,以集體創作的方式來重現他們如何走進劇場這條路,如何成為蘭陵人的故事,這些片段不僅代表著他們的個人生命歷程,也直接呈現出臺灣社會的變遷,不管是思想的或是生活上的,也因為這些人對臺灣劇場的代表性,更可從中看到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的過程,可說是ㄧ個深具意義的演出。

 

關於《演員實驗教室》


蘭陵劇團的推手――吳靜吉博士表示:「基本上大家的人生不管怎樣改變,都有個基調,然後有變奏。隨著年齡、隨著關係、隨著環境互動或整個大環境變化,你開始會有一些變奏。我常常覺得,這個《演員實驗教室》從以前到現在(1983-2018),每一個人到某個年齡的時候都應該來一次這樣的自我探索,然後去發現,讓自己再……我們叫『清償』,把自己整個過去清償一次,看看能夠在未來怎麼樣做一些指引。」

 

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首演

時間:2018年5/4(五) ~ 5/6(日)

地點:國家戲劇院

主辦單位:國家兩廳院

藝術總顧問:吳靜吉

導演/編劇統籌:金士傑

副導演/演員:劉若瑀、馬汀尼

演員:金士傑、卓明、王仁里、楊麗音、鄧安寧、趙自強、游安順、陳芑旂、柯清心、王耿瑜、賀四英、邱俊龍、黃哲斌等人

 

導演金士傑(金寶)

還記得1983年4月3日那天晚上在南海路的藝術館,看完《演員實驗教室》,坐中興號回嘉義的興奮。我在筆記上寫著:「終於看到一齣戲該有的樣子。」我自己的人生戲碼,也從此改變。

 

2018年5月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為了「蘭陵40」,召集了老夥伴,一年前開始籌備,導演金寶(金士傑)在2017年6月就出了許多充滿個人風格的問題,要演員回答:

 

「和戲劇的初戀故事?為什麼你是現在的你?你喜歡嗎?不喜歡嗎?你愛甚麼?怕甚麼?最難為情?惹你失眠的╱一個謊言、一個背德、一個圓滿、一個高潮╱一個有關健康/靈魂的問題╱一個和劇場有關的小故事╱我與性感的關係╱我與偉大/死亡 最靠近的一次?╱我與憂鬱╱最痛/最快樂的一天╱最難忘的一張臉/最喜歡的一堂課。」

 

這些提問,讓這些人站上舞臺,回首自身,悲喜坦然。

 

忽忽四十年過去,原來的這群人已過了人生折返點,有些繼續著演員的身分、有人去教表演、有人去拍電影、有人做出版、有人畫畫甚至餐飲……大家在人生的舞臺上,各自精采、各自有趣。

 

就像馬汀尼當年在節目單上說的:「起初喜歡演戲,只是覺得跟自己很多『症狀』相似,後來發現病痛和生活盤纏不清。」


既名為實驗,其意義在於對過程的重視更勝結果,或是說:不預設結果好壞,但對未來抱有期待。一如人生,我們從來不知道劇本的結局!

 

當創作的按鈕被啟動,每位蘭陵人都用一種絕對原創的方式去面對之後的人生和工作。這段劇場生活,讓大家理解,如何活生生的活著,才是重點。

 

蘭陵劇坊,創立於1980年,是臺灣第一個業餘的實驗劇團,為臺灣小劇場運動的主要推動者,蘭陵劇坊在1990年停止活動,1991年解散。

 

有了劇場的演出,這個戲開始活出她自己的樣貌,

有了一本書,用來記錄一齣戲,我們看到了演員的人生,與幕後光景,

以及這數十年的成長時光。


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 足跡

2018 

5/4.5.6 臺北╱10/23.24烏鎮╱11/16.17北京


2019

4/29.30 5/1 上海╱7/20.21 西安╱8/30.31 廈門╱9/29. 30 成都

 

2022

臺中 國家歌劇院 3月11.12.13日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3月18.19.20日

臺北 國家戲劇院 4月1.2.3日

About the author

金士傑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2009年榮獲第13屆國家文藝獎。

編劇作品有《金士傑劇本三冊:荷珠新配、懸絲人、今生今世、家家酒、明天我們空中再見、螢火、永遠的微笑》。

舞臺劇作品有《暗戀桃花源》、《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如夢之夢》、《ART》、《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等。

 

影視作品有《恐怖份子》、《棋王》、《繡春刀》、《師父》、《剩者為王》、《守著陽光守著你》、《我們一家都是人》、《孽子》、《老兵》等。

 

監製/王耿瑜

 

電影工作者

1962年,出生於嘉義的江蘇人,和伍迪艾倫同一天生日。

 

20歲進入劇場,參與蘭陵劇坊、筆記劇場和隨意工作組,跟隨黃春明、侯孝賢、楊德昌、張艾嘉、王小棣、陳懷恩導演拍攝電影;策劃拍攝林強、伍佰、張震嶽、朱頭皮的音樂影像製作;也曾在奧美廣告,《中時晚報》、《誠品好讀》、《ELLE》、《VOGUE》、《HIGH》漫畫雜誌撰文,因為拍蘭陵紀錄片《九歌》獲金穗獎。

 

40歲修習佛道,日日甩手誦經,曾擔任金馬、兒童影展、紫絲帶電影節及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之策展人;監製電影《練習曲》、《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光陰的故事――臺灣新電影》以及《小導演大夢想》、《MY 24 HOURS》、《和FREE OUTDOOR PARTY》、《TOFU趴》、《DOCDOC》、《果實青少年藝術營》、《短片實驗室》等。

 

企劃/邱俊龍

 

1964年臺北士林出生,南機場長大,中輟生。 

1980年代熱衷於戲劇與電影相關產業。

1990年代以後轉戰出版領域。

曾經擔任誠品書店臺大店店長、博客來網路書店總編輯、「Babel市集」創辦人。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