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科技文化感染力

· 天道書樓
電子書
204

關於本電子書

 破與立

人要生存,便要社會化(socialization),要學習社會最先進的科技與文化。於是大家不斷讀書著書,鑽研學術;繼而,亦被科技商人所牽著。如何突破?

進入二十一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世界首富,仍是科技文化界商人,如美國微軟電腦公司(Microsoft)總裁蓋茨(Bill Gates)、科技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CNN/Time Warner領導人杜拿(Ted Turner)等。人們認為如要成功,必須掌握科技;大家視追隨高科技是壓倒對手、獨領風騷的法門。今天電腦網絡風行全球,電腦銷量不斷攀升,城市人對科技的依賴有增無減。社會應用科技的方式已成為一種普及文化,正在感染人心。

人的生命不單在追求科技文明,以求生活便捷安舒,或藉以取得財富尊榮。人的生命尚有寶貴的屬靈情操、人情友愛,需要人去發掘正視。駕馭聽命的電腦科技,比面對複雜善變的人情面孔來得容易,若推而廣之,未來世界將變得冰冷無情。

今天正是覺醒起來,突破科技文化感染力的時刻。

摧毀不易,建立更困難。聖經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 2)不追隨世界已非易事,要追求明白上帝的美善策略,更需花上力氣。這正是此書著力的重點,除了描述分析科技文化趨勢外,更以基督教信仰角度剖析批判,能破能立,建立正面突破方法。這也是作者寫作此書的目的。

作者移居美國十多年,從大學研究院至投身工商業,體會科技文化一直感染著我們的生活和思想。由兒童沉迷於電腦遊戲,到成年人醉心於電腦網絡,人們容易被誘導離開心靈的操練。作者不斷觀察和實驗,領悟到我們不必放棄科技文化,卻可兼併其優越之處,擇優捨劣,經歷創造主安撫心靈的美善。全書分為四部分,為「科技攝力」、「工商霸力」、「傳媒魅力」、「人際活力」,引導讀者從城市各種感染壓力中,取得克勝方法,甚至能享受其中樂趣。

此書能成功出版,實多謝天道書樓的李正榮牧師、劉群英女士、編輯、設計及市場拓展各同工的努力。多謝余達心博士的書序,羅乃萱女士、周簡艷珍女士、吳麗霞女士、巫秉驅先生的評語鼓勵。多謝母親劉龍鳳英女士、太太劉蕭嘉玲女士的支持。更多謝上帝的不斷開路與保守。

此外也多謝以下各雜誌機構,慷慨借出稿件版權,它們包括香港的「突破」、「時代論壇」、「今日華人教會」、「基督教週報」,美國的「號角」、「使者」、「傳」等。

人要生存,就要不斷拓展科技,找尋資訊,發掘智識。委實,在步伐急速的城市生活中,我們需要停下來,弄清今天的去向是否自然流轉的理想路途,或是由外間感染逼壓而成。

飽經世界繁華與失望的所羅門王,在傳道書最末道出人生去向:「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傳十二12~13)今天讓我們以敬畏創造主上帝,作為起步點。

只有靠賴上帝,人類才有力氣能破,才有智慧能立。

劉帝傑

1998年底於美國華盛頓州

關於作者

 劉帝傑(Dickie Lau),美籍華人,1959年生於香港,祖籍廣東中山縣。1982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主修電影;其後在香港電台擔任影評節目主持,於香港浸信會傳播中心負責國內福音廣播之監製與主持,並任美國3M公司刊物總編輯。 1985年赴美國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攻讀,獲傳播學碩士,且為博士研究生,專研國際資訊科技。其間赴英國深造,探討歐陸傳播制度。現任美國一貿易機構之國際市場拓展高級經理。 作者在商界工作之外,亦積極參與基督教機構事奉。曾任香港懷恩浸信會文書部長;美國費城中華基督教會執事。現為美國基督使者協會董事;中國神學研究院美國董事、美國副拓展主任、西雅圖區會主席;《號角》月報西雅圖區會主席。亦擔任《使者》諮詢編輯;《時代論壇》美國撰稿員。曾任中信《傳》雜誌特約編輯;《突破》雜誌專欄作者。現與太太嘉玲、女兒思惠、頌惠居於美國華盛頓州,於西雅圖華人宣道會聚會。 在寫作方面,作品內容主要論及傳播資訊、中國文化與基督教信仰關係,將傳統信仰融入現代科技文化,發揮感化人心作用。文章廣見於香港的《時代論壇》、《突破》雜誌、《今日華人教會》、《基督教週報》、美國的《使者》、《中信》月刊、《傳》、《號角》月報、加拿大的《文化中國》等。著有《從城市文化找完美》(浸信會出版社)等書。

為這本電子書評分

歡迎提供意見。

閱讀資訊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
只要安裝 Google Play 圖書應用程式 Android 版iPad/iPhone 版,不僅應用程式內容會自動與你的帳戶保持同步,還能讓你隨時隨地上網或離線閱讀。
筆記型電腦和電腦
你可以使用電腦的網路瀏覽器聆聽你在 Google Play 購買的有聲書。
電子書閱讀器與其他裝置
如要在 Kobo 電子閱讀器這類電子書裝置上閱覽書籍,必須將檔案下載並傳輸到該裝置上。請按照說明中心的詳細操作說明,將檔案傳輸到支援的電子閱讀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