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閘門: 中國左翼文學運動研究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0
1 review
Ebook
360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夏濟安先生所著《黑暗的閘門》(The Gate of Darkness)自1968年英文版問世以來,便在英文世界產生極大 影響,成為中國左翼文學研究領域一本劃時代的傑作。儘管該書部分篇章曾翻譯成中文並以單篇論文形式發表, 遺憾的是此後近半個世紀之久,中文讀者始終無緣窺其全貌。此次中文大學出版社對英文版全書重新翻譯,增錄夏濟安先生另一篇相關的重要論文,並邀請翻譯學研 究專家王宏志教授對譯稿全文審訂,首次推出這本經典著作的完整中文版。 本書細緻梳理文學與時代政治的糾纏,深入揭示 左翼文學運動的兩難境地。書中所論作家包括魯迅、蔣光慈、左聯五烈士以及瞿秋白等人,他們都是1949年以前共產黨理念的同情者乃至實踐者。在1960年 代國際上反共仇共的大環境中,夏濟安下筆敏銳痛快而不失同情,充滿耐心,既給左翼作家及其作品一個恰當公允的評價,更為他們身上的悲劇意義而深深歎息。 夏 濟安先生對1930年代左翼運動集團內個人和官方的複雜衝突,作出了開拓性的研究,至今我們仍然從中受益。他通過細讀所能找到的所有資料,描繪了一個四面 受敵和憤怒的魯迅,他名義上是左聯的領袖人物,卻成為左聯新生小輩的犧牲品,如今已有更多的材料和個人回憶印證了夏先生的觀點。通觀夏濟安先生的著作,沒 有因為炫耀甚麼理論術語以至破壞了他優雅的散文文風,或者損害了他原創性的洞見,出版近半個世紀之後,這本著作的光芒絲毫沒有減退。──李歐梵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 夏濟安是中國現代文學領域中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黑暗的閘門》探討中國左翼文學的消長,反思革命文人的抉擇。全書從社會、文化與知識史角度,論述文學與意 識形態的辯證,並深入倫理、審美、政治的複雜關係。從魯迅到瞿秋白,從左聯到中華蘇維埃,見解獨到深刻,議論愷切動人。任何治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政治的讀 者,均不應錯過此書。──王德威教授,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夏濟安(1916–1965)教授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英文系,曾任教西南聯大、北京大學外語系和香港新亞書院。1950年赴台後任教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為早期小說作家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陳若曦、葉維廉等人的啟蒙老師,1956年與吳魯芹、劉守宜等創辦《文學雜誌》並兼任主編,在雜誌上主張「樸素的、清醒的、理智的」文學, 對文學新人盡心栽培呵護,也深刻地影響了一代華語文學的風貌。1959 年濟安教授赴美,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作研究,改治中國共產黨黨史。The Gate of Darkness 就是他這一時期研究成果的一個精彩呈現。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