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在社區好好生活:把我變成我們,11個臺灣共生社區實踐故事

· 時報文化出版
Ebook
336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用破框力,打造共生社區

認識臺灣共生社區實踐的第一本書!

從新北市民活動中心、臺南老街、彰化農村,到花東偏鄉;

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轉型、社區營造蹲點地方,也有一個人的共生之旅。

看這些人如何打破框架,找到新的突破點,

重新設計自己的社區與生活!

你理想中的社區生活是什麼模樣?

阿公、阿嬤平日能到社區的公共空間共餐、玩桌遊,而不是整天窩在家看電視;小朋友放學了也不怕沒人照顧,他們能在長輩們的陪伴下,寫作業、與同伴玩耍;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則可以安心上班,不怕有突發狀況無法請假處理……

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放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彼此照應,又不互相打擾。

「共生社區」讓每一個人都不再是孤島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臺灣在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即將突破20%。隨著國家人口高齡少子化,勢必面臨照顧人力減少和老人獨戶數攀升的衝擊,社會福利與資源量能不足,這時候更需要社區中自己長出來的「互助」能量。

「共生社區」正是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和人情味,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並能貢獻自己所長。就像傳統農村鄰里間彼此認識,不同世代可以共同幸福生活那般,看似平凡的日常,底層是居民互相信賴、扶持所結成的安全網。

11個臺灣在地案例,指引一條可能的未來

本書用十一個熱血感人的在地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共生社區。不同的人、文化、環境會造就出不同的社區和共生條件,因此營造共生社區並沒有一個標準的SOP;甚至大部分的人一開始並非有意識地營造共生社區,但他們做了某些很關鍵的事,讓社區長出了共生價值。

共生模式無法直接套用,但共生的經驗可以借鏡與學習,藉由前人的道路,指引出一條可能的未來。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從這些故事中,提出屬於自己的,共生社區想像與實踐。

▍臺灣共生社區實踐故事──找到一個突破點,打破框架,善意就會在社區循環!

�c先讓大家願意來,從歡迎每一個人,任何人都可以放鬆待在這裡的社區客廳開始!──高雄前金「林投好客廳」

�c誰說長輩只能是被照顧的對象?活化農村長輩的技能做金碳稻,發揮永續社會影響力──彰化埔鹽「大有社區」關懷據點

�c帶著爺爺奶奶一起當保母,在社區成立嬰幼兒臨托服務,疫情期間成為防疫人員堅強後盾──新北永和「民權社區」關懷據點

�c    調解舊(年長)居民與新(年輕)商家對立,讓古都不同世代一起好好生活──臺南「Oh Old!」

�c「防跌互助換工」,弱弱相扶,每個人都可以被承接,每個人也可以有付出──基隆暖暖「左下角工作室」

�c開一間二手商店培力青少年,讓孩子找到對家鄉的認同,成為社區營造重要的生力軍!──花蓮豐田「五味屋」

�c小鎮醫師開「社會處方箋」,讓老有所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嘉義新港陳錦煌醫師

�c山邊海濱、小學穿堂、廟埕教會,都是診間!將在宅醫療帶進臺灣──臺東都蘭余尚儒醫師

�c從零開始打造臺灣第一個原鄉共生基地,讓長輩養雞當復健──臺中達觀部落「伯拉罕共生基地」

�c不是養老院,而是解決「照顧」與「孤獨」需求的居住創新基地──臺中沙鹿「好好園館」

�c用打工換宿的書店,創造移居人口最落地的實踐──臺東長濱獨立書店「書粥」

About the author

楊寧茵(Deborah Yang) 社會企業「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旅居美國矽谷多年,曾服務於科技新創產業,負責全球市場行銷,也曾在臺美兩地擔任媒體記者。2013年因協助臺灣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在美國上映,成功將臺灣高齡樂活的形象推向美國主流社會,進而投身銀髮新創領域。目前以高齡觀察家暨特派員的身分,持續走訪世界各地,透過國際連結、跨域整合,觀察並分享人類在長壽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著有: 《全球銀力時代:從荷蘭「終身公寓」到「失智農場」,從日本「上錯菜餐廳」到「葵照護」革命,從英國「共生社區」到台灣「不老夢想館」,熟齡族才是未來社會的銀色資產!》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有感於臺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1995年成立,並隨著社會型態不斷改變下,從健康老化、優質照顧、經濟安全、自我實現、友善環境、人才育成六大面向,建構超過40項的服務,積極回應長輩需求。除關懷服務獨居、弱勢、失能長者外,從2007年舉辦「不老騎士」摩托車環島活動後,迄今持續推動多元長者圓夢計畫,並於2019年開始推動共生社區,藉由持續推動各項方案與倡議,提供長者安心、精彩的老後生活,「一起道老,精彩美好」!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