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中國史5: 從清議到清談,門第至上的時代──東漢、魏晉

· 不一樣的中國史 第 5 本图书 · 遠流出版
5.0
1 条评价
电子书
322

关于此电子书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本冊簡介】


王莽的新朝有兩項第一,未經流血衝突改朝之平順,與前王朝斷裂之巨大,都在中國朝代史上排名首位。新朝到底怪在哪裡,又進行了哪些天翻地覆的大改造?


東漢承繼西漢再起,表面上帝國運作模式一致,骨子裡卻與西漢有著根本差異。東漢皇后的角色與作用,顯示東漢的實質統治結構變成了「大姓共治」,皇權空洞化之下,如何一步步演變為外戚、宦官、士族的大亂鬥?


重視人才等級,是這個時代最主要的特色。「清議」是士族的精神武器、人物的品評說詞;章句之學沒落後,士人轉而追求浮華詭奇的「游談」;再到講究規矩、著意表演的「清談」,何以成為貴族社會維繫內部團結的重要形式?


漢末亂局,黃巾賊、五斗米道是在什麼樣的人心氛圍中崛起?三國的故事為何如此深入人心?而來自封閉親族組織的「門第」,又如何一躍成為社會真正的重心?


【突破看點】

◆ 漢代人怎麼生活?窺看他們的食衣住行

◆ 《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三國演義》特色剖析

◆ 儒學轉玄學的關鍵《論衡》,為何一點都「不衡」?

◆ 抽絲剝繭「身分決定一切」的時代特徵

◆ 重新認識根本的、原始的佛教


【系列特色】(共13冊,陸續出版中)

◆ 這是為臺灣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只看臺灣,不可能真正認識臺灣。從臺灣主體性出發,中國史是構成及解釋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 既是「一家之言」,又超越「一家之見」──楊照自比為「二手研究整合者」,站在前輩同輩學者的龐大學術基礎上,為讀者進行有意義的選擇,建立有意義的觀點。

◆ 全「新」的讀史方法──考古挖掘、敦煌文獻、大內檔案……,王國維、陳寅恪等開啟的新史學革命,以及中、臺、日和歐美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充分運用近百年新史料、新觀點,取代傳統舊說法。

◆ 用問題邀請讀者──探討歷史運作的深層邏輯,不只學What(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更要探究How and Why(這些事如何發生,為什麼會發生)。

◆ 點燃思考的靈光──從社會型態、民生經濟、食衣住行、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關注歷史變化脈絡,自然而然引導獨立思辨的能力。

◆ 學習「活」的歷史──打破傳統帝王將相的「王朝史觀」,去除「中國同質性文化」的假設,改用「求異」的眼光,凸顯長久以來被忽視或誤讀的現象。

◆ 清奇的「說史」方式──既有平易酣暢的故事感,亦有歷史的現場感,更有啟迪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小野(作家).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余遠炫(歷史專欄作家).

果子離(作家).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張大春(作家).張鐵志(作家).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蔡詩萍(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鄭俊德(「閱讀人」創辦人).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教師).陳婉麗(明道中學歷史教師).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蘇美月(高雄女中歷史教師).黑貓老師(網路說書人).

文化界、教育界 磅礡推薦

 

臺灣是臺灣,但唯有認識中國,臺灣才顯現更自在的位置。──蔡詩萍


這一系列的書,對於臺灣人了解自己「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小野


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了解臺灣,認識中國,才能立足世界。──楊斯棓


歷史是思辨的題材,楊照老師以臺灣為本,提供嶄新的視角。──黃益中


學院中的歷史過於艱深,普及的又著重帝王將相,無法給予知識上的啟發。幸好我們等到了楊照。──胡川安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高中師生共同閱讀的好書。──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评分和评价

5.0
1 条评价

作者简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为此电子书评分

欢迎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如何阅读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只要安装 AndroidiPad/iPhone 版的 Google Play 图书应用,不仅应用内容会自动与您的账号同步,还能让您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览图书。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
您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浏览器聆听您在 Google Play 购买的有声读物。
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设备
如果要在 Kobo 电子阅读器等电子墨水屏设备上阅读,您需要下载一个文件,并将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若要将文件传输到受支持的电子阅读器上,请按帮助中心内的详细说明操作。

继续浏览系列丛书

楊照的更多图书

类似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