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 五四啟蒙思想中的新道德觀研究

· 秀威出版
電子書
280

關於本電子書

本書立足於近代中國世俗化轉型的歷史背景,透過對五四時期新道德觀的研究,試圖回應如下問題: 第一,當功利與快樂成為這一時期新道德觀的基礎,五四時期是否提供了現代道德的價值標準?還是因為價值超越性的喪失,導致了中國社會的道德相對主義? 第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說,新教改革以來的西方現代社會,透過分離德性倫理與規範倫理,以期應對世俗時代的價值多元化挑戰,那麼,在五四時期的新道德觀當中,德性與倫理之間又形成了怎樣一種關係? 在五四過去將近一個世紀的今天,透過對近代中國思想史的「重新問題化」和對五四新道德觀的自我理解,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把握世俗時代的價值命題,為多元現代性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關於作者

段煉,一九七七年五月出生,中國湖南長沙人,史學博士。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為這本電子書評分

歡迎提供意見。

閱讀資訊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
只要安裝 Google Play 圖書應用程式 Android 版iPad/iPhone 版,不僅應用程式內容會自動與你的帳戶保持同步,還能讓你隨時隨地上網或離線閱讀。
筆記型電腦和電腦
你可以使用電腦的網路瀏覽器聆聽你在 Google Play 購買的有聲書。
電子書閱讀器與其他裝置
如要在 Kobo 電子閱讀器這類電子書裝置上閱覽書籍,必須將檔案下載並傳輸到該裝置上。請按照說明中心的詳細操作說明,將檔案傳輸到支援的電子閱讀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