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年尾,沒想到時間還未走到 2020 年,星展銀行就投下一枚震撼彈,宣佈將旗下分行內的 ATM 全部裁撤掉,其在台灣的分行擁有的數量為 40 部,本月就將陸續安排移除。省下的這筆維護成本,據稱將轉而挹注在銀行的數位營運、開發上,為星展銀行轉型成為更數位化的銀行做準備。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聽到消息或許先想到的是:銀行裡竟然沒有自家ATM?簡直不可思議。不過,在震驚動搖之前,且讓我們先來盤點看看,日常生活中是否真的需要ATM。從早上出門開始,搭車通勤拿出悠遊卡「嗶」一下就OK,早餐已經事先在訂餐平台下好訂單,到店裡刷卡就能直接取餐。中餐、晚餐如果點個外送,只要出動那張魔法塑膠小卡片,唰唰就迅速解決。萬一下班後還想喝杯飲料、逛個夜市,不論是LINE Pay、Google Pay、街口支付等等各種 Pay,只要把手機亮出來也不是什麼難事。仔細清點下來,在你我生活中使用現金的機會是不是越來越少了?你是否還記得上回使用 ATM 是在何時?又是使用哪類服務呢?除了提款取現以外,其實常用的轉帳、繳費都可以運用網路銀行、APP 處理。當 ATM 在生活裡越來越沒存在感,像星展銀行這樣選擇快刀斬亂麻,似乎也非常合情合理。
那麼,讓我們再往下推進,在你的生活中,各家金融機構分行的存在感夠不夠高呢?或許這個問題有著很多紛歧的答覆,不過,當 2020 年到來,今年取得執照的 3 家純網銀就將正式上線,實際描繪出一個沒有 ATM、沒有實體分行,或許看得見,但肯定摸不著的新金融服務的世界。
雖然上線在即,但談到純網銀,「什麼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都沒有,可信嗎?」、「台灣的銀行和ATM那麼多,我們是否需要這麼多的銀行?」這些可能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因此本期記者特別拜訪台灣金融研訓院、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將來銀行,以及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陳文華教授,邀請他們各別就台灣的人才培育、國際趨勢、市場觀察,與開放銀行的觀點切入,分享純網銀這項新服務的機遇與挑戰。
當習以為常的ATM消失了以後,下一步,力圖革新的金融服務業在我們眼前展開的將來,會變得更多元、更數位、更創新,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