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使用說明書: 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Explaining Humans : What Science Can Teach Us about Life, Love and Relationships

· 網路與書
4.4
11 opiniones
Libro electrónico
240
Páginas

Acerca de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榮獲科普書最高榮譽 

202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 

史上最年輕得主!



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加總在一起, 

關上了她面對世界的門, 

但科學給了她解鎖的金鑰,寫出這本書。 


幫不懂人類是怎麼回事的人,提供解釋。 

幫自以為懂得人類的人,換個視角看世界。 


【內容簡介】 


作者於八歲時被診斷患有自閉症(ASD),二十六歲時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這種獨異狀態,意味著她不太可能過一般社群生活、與「人類這種生物」和諧共處,因而四處碰壁,動輒掀翻周身親友同儕的常人世界,於是她天真地詢問母親是否有一本「人類使用說明書」可按圖索驥,導出解方。答案是沒有。成人之後,她有幸獲得生化博士學位,終於尋得開啟自我封閉天地的專業之鑰,以她最熟悉的科學語言,拆解繁複晦澀的身心機制與社會儀俗,回歸並肯定自身的特異性,釐清了「如何當一個人」的最終意義。本書以作者的第一人稱、「半回憶錄式」敘事鋪陳,探索人類生活中可能引燃衝突、牽動交流的日常現象或決策機制,例如: 


- 決定,以及我們如何做出決定 

- 衝突,以及我們如何避免衝突 

- 關係,以及我們如何建立關係 

- 禮儀,以及我們如何遵守禮儀 


本書以罕見、原創的「心理回憶錄/圖解分析/科學入門知識介紹」多合一形式,追問身心地帶令人費解的常軌脫逸或糾結景象,搭配作者親繪、深入淺出的二十餘幅「手寫風」圖表,溫暖包容的心靈精神觀與廣納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學的基礎科學世界觀和諧共振,交織出這本幽默有餘、嚴謹有度的「人類心智現象解說指南」——原來生活決策有分「箱型思維」與「樹狀思維」?人人個性有別,都是「蛋白質」搞的鬼?宇宙萬物注定失序,清掃房間只是違逆「熱力學」的徒然之舉?「一見如故」或「平行時空」,都是「波長」不同步的問題,振幅各異,絕不可能搖擺共舞;人與人憑靠「化學鍵」牽連相依,自然界「四大作用力」也在其間吸斥生剋。「人我」化成,其來有自,這本新世代天才學者的得獎大作,將領你踏上「與人同相」之路⋯⋯ 


【專業推薦】 


文森說書 

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馬 欣 作家 

陳建仁 中研院院士 

張東君 科普作家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焦傳金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廖英凱 泛科學專欄作家/「研之有物」客座編輯 

謝伯讓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依首字筆畫排序) 


【國際好評】 


人性的科學藍圖及所有社會規範的奇詭大全。 

——《喧囂》(Bustle) 


這本重量級的回憶錄闡明了自閉症譜系的生存力量。 

——《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是一本通俗且容易上手的科學概念指南,幽默風趣,精采迷人。 

——《BBC科學聚焦》(BBC Science Focus) 


作者筆法詼諧,對任何想開拓對生活的理解、超越社會所定義的「正常」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必讀之書。 

——《炫迷》(Dazed) 


思慮深刻、簡練精闢,關於理解人類的大眾教養必讀之作。它讓我大吃一驚! 

——蘿拉.珍.威廉斯(Laura Jane Williams),《下一站,我們》(Our Stop)、《成為》(Becoming)作者 


本書確實非凡。作者將科學知識應用於人際關係的問題、完美主義的危害及社交禮儀的圈套上,為我們所有人——無論是神經典型人或神經多樣型人——寫下了一部歡快風趣、洞察深刻的作品。這本「人類的局外人指南」溫暖、諧趣,讀之快意。 

——吉娜.瑞芃(Gina Rippon),認知神經科學家、自閉症研究者 

Calificaciones y opiniones

4.4
11 opiniones

Acerca del autor

卡蜜拉.彭(Camilla Pang)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生物化學博士。現從事博士後研究,專攻「轉譯生物資訊學」(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她於八歲時被診斷患有自閉症(ASD),二十六歲時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嚴重影響學習與職涯。也因此,她不斷鑽研人性,並憑藉所學專長,努力開拓理解人類行為的科學途徑。本書是她第一本著作,榮獲2020「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Royal Society Science Book Prize),為該獎史上最年輕得主。 

李穎琦

政治大學英文系與中文系雙學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認為語言是建構自我的重要元素,而世上每件事都是翻譯的美好轉介。隨著本書作者的科學思路而行時,也真誠接納了自己的與人同相與反相。譯成本書前的代表作為一本碩士論文與兩本醫學人文書。聯絡方式:www.linkedin.com/in/aemiliaycli 

Califica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Cuéntanos lo que piensas.

Información de lectura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p de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Como se sincroniza de manera automática con tu cuenta, te permite leer en línea o sin conexión en cualquier lugar.
Laptops y computadoras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adquiridos en Google Play, usa el navegador web de tu computadora.
Lectores electrónico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Kobo, deberás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 tu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que aparecen en 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los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