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央4月號/2024 第184期

· 中央通訊社
電子書
124

關於本電子書

不幸的一代? Z世代的焦慮與迷惘

12歲到27歲的Z世代是最擅長使用科技的「數位原住民」,他們一出生就被數位電子產品圍繞,但不同國家的Z世代,成長歷程卻普遍感到孤獨,更對未來充滿壓力與焦慮。

歐美國家的Z世代近期流行在TikTok上分享「爛在床上」的影片,吃飯、滑手機、看電視、和他人互動都在床上,一時蔚為風潮。但長此以往,恐淪為社會孤立,而社會孤立正是焦慮和憂慮的危險因子。

日本年輕人習慣於閃閃發亮的社群媒體形象,一旦回歸現實生活,如同關掉美顏濾鏡,只要看到稍微令人不悅的形象,就會產生嫌惡感,這種「蛙化現象」甚至還會影響工作態度。

在美國,過去10年裡,Z世代畢業後憂鬱的發病率上升到一般人口的兩倍;在英國,精神健康惡化導致高達5%的年輕人未能參與勞動市場,有人甚至形容他們是「焦慮世代」、「病假世代」。

封面故事〈焦慮Z世代〉深入探討社群媒體衝擊Z世代與人相處模式、後患無窮的「躺床耍廢」、年輕人的社交恐懼、關掉濾鏡的「蛙化現象」以及就業焦慮等。此外,當發現焦慮或憂鬱等症狀時,應盡快向醫療專業人員求助。(詳見28頁)

「北部食物超難吃」、「北部天氣差一直下雨」、「南部人都種田」,講到台灣南北差異,人人都可以評論兩句,戰南北話題總是在茶餘飯後不缺席。不只台灣人會戰南北,許多國家也有不同地區的刻板印象,類似論戰屢見不鮮。

不同地區互貼標籤往往有歷史、社會、經濟與環境等複雜因素,標籤看似無害,但如果變成偏見或歧視,甚至會造成彼此對立、衝突。2專題〈地域偏見〉從選情激烈的美國總統大選談起,了解美國的城鄉撕裂為何達到歷史罕見程度、歐盟南北齟齬為哪樁、法國的巴黎vs.外省刻板印象、印度南北歧見剪不斷理還亂、韓國的地域情結軌跡、河南成為中國地域黑重災區等。認識不同地域偏見的來龍去脈,讓你出國聊天不踩雷。(詳見70頁)

本期〈看世界〉來場虛實交錯的「光影盛宴」,先到法國里昂燈光節感受震撼感官的光雕藝術、藝文與光影碰撞的英國盧米埃燈光節、絢麗的印度排燈節、浪漫繽紛的泰國水燈節、此生必遊的平溪天燈節與打造鹽水新記憶的月津港燈節。(詳見6頁)

為這本電子書評分

歡迎提供意見。

閱讀資訊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
只要安裝 Google Play 圖書應用程式 Android 版iPad/iPhone 版,不僅應用程式內容會自動與你的帳戶保持同步,還能讓你隨時隨地上網或離線閱讀。
筆記型電腦和電腦
你可以使用電腦的網路瀏覽器聆聽你在 Google Play 購買的有聲書。
電子書閱讀器與其他裝置
如要在 Kobo 電子閱讀器這類電子書裝置上閱覽書籍,必須將檔案下載並傳輸到該裝置上。請按照說明中心的詳細操作說明,將檔案傳輸到支援的電子閱讀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