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

· 允晨文化(景芸)
4.0
8 opiniones
Libro electrónico
562
Páginas

Acerca de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人與強權的鬥爭,即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米蘭‧昆德拉


  完整記錄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行動的整個過程

  謹將本書獻給所有六四血腥鎮壓事件的犧牲者、受難者,和一九八九年民主運動的參與者

  六四,永不遺忘!


  中國最長的一日

  本書主要記錄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行動的整個過程,時間從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中午開始,到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上午十點鐘結束。這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一份記錄,也可以說是唯一一份記錄。

  本書初稿完成於一九九○年五月,從一九九○年六月至今,香港《當代》雜誌、美國《北京之春》月刊、美國《世界日報》主辦的《世界周刊》、加拿大明鏡出版社出版的《浴火重生——「天安門黑手」備忘錄》一書,先後摘錄發表了本書稿一萬餘字的內容,題爲〈天安門廣場清場紀實〉或〈天安門事件的最後一幕〉。這也是目前海外各中文網站有關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事件完整記錄的唯一一篇文章。

  本書不僅完整地記錄了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武力清場行動的整個過程,而且對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作了具體而突出的描述,例如:劉曉波、侯德健、周舵、高新等「絕食四君子」於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凌晨與解放軍戒嚴部隊的接觸談判情況;柴玲、李錄、封從德等保衛天安門廣場學生指揮部的學生領袖從拒絕撤離天安門廣場到決定撤離天安門廣場的過程;六部口坦克追逐輾壓學生撤退隊伍事件;學生領袖郭海峰「企圖燒毀天安門城樓」一案的真相;醫務人員在槍林彈雨中捨生忘死搶救受傷者、記者冒著生命危險記錄歷史真相的英勇事蹟;積極抗命的解放軍陸軍第38集團軍軍長徐勤先和消極抗命的解放軍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6師師長許峰的故事;立功受獎、升官晉級的解放軍戒嚴部隊官兵……等等。

  重建歷史現場,不容青史成灰

名人推薦

  嚴家其‧ 廖亦武‧王丹——鄭重推薦

  一百年以後,我們這些八九民運的重要參與者都會被人遺忘,但有一個人會被記住,那就是吳仁華,因爲他的研究六四的著作。——前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嚴家其

  天安門大屠殺那一刻起,吳仁華就被培養成國家勁敵,他的書是堪稱偉大的信史,令衆多經歷了殺戮,却生活在遺忘中的倖存者羞愧。——2012年德國書商和平獎得主‧廖亦武

Calificaciones y opiniones

4.0
8 opiniones

Acerca del autor


吳仁華


  歷史文獻學者,八九民運的參與者和見證人,1956年9月12日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


  長期參與海外民主運動,曾任中國民主團結聯盟(中國民聯)聯委會委員、中國民主聯合陣線(民聯陣)總部理事、《中國之春》雜誌社董事、中國戰略研究所理事。現任中國憲政協進會秘書長。


  1989年參與天安門民主運動,是首次遊行的組織者之一,曾任新華門絕食請願區負責人。1989年6月3日率領特別糾察隊趕赴天安門廣場,經歷了整個清場過程。


  1990年2月從珠海跳海游泳至澳門,在「黃雀行動」救援人員安排下坐漁船偷渡香港,7月5日流亡美國,定居洛杉磯。1991年5月至2005年7月,任《新聞自由導報》總編輯。2012年11月,利用美國護照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入境許可,回到闊別22年的中國大陸,低調圓親情以後離開返美。其被國安部門告知「以後不再有入境機會」。


  著有《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等書。

Califica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Cuéntanos lo que piensas.

Información de lectura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p de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Como se sincroniza de manera automática con tu cuenta, te permite leer en línea o sin conexión en cualquier lugar.
Laptops y computadoras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adquiridos en Google Play, usa el navegador web de tu computadora.
Lectores electrónico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Kobo, deberás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 tu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que aparecen en 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los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