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ITORIAL 編輯手記
64 山雨欲來∣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66 包容的藝術∣洪三雄
68 藝術銀行的問題不在於議價折扣!∣王嘉驥
70 文資法修法篇(二)——「文化資產審議會組織及運作辦法」第4、
72 風向球∣姚謙
74 第四屆愛知三年展 瀰漫政治煙硝味∣曾文泉
76 何議「具象」∣鮑棟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78 當肖像畫遇上照相術──職業畫師羅訪梅與他的畫館事業∣林毓晴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0 從當代繪畫的視野認識「她的抽象」∣李孟學
84 藝術資產管理新趨勢∣陳意華
88 經濟新動能 圖像授權正夯──從孔方兄與他的朋友們特展看史博館的圖像授權∣
92 不止於筆墨,無懼於混沌 李安成超越時空的山水表意∣嚴瀟瀟
94 永不嫌遲的轉型正義:從愛知三年展「表現的不自由˙在那之後」
96 表現的甦醒 女性藝術家的市場攀升∣Artprice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98 藝術思潮經典薈萃 保利香港秋季拍賣會∣編輯部
106 在世藝術家的至高學術榮耀 安東尼.葛姆雷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大展登場∣簡秀枝
110 低調奢華 尋覓靈魂知音 安東尼.葛姆雷穴居體驗當紅∣簡秀枝
111 克里斯蒂阿尼與葛姆雷的革命情感∣簡秀枝
◎ FEATURE 專題企畫
112 海上東方 百年回眸:華人西方藝術的一世紀∣朱貽安
114 動盪與亂世裡的藝術革新:1914-1945∣沈伯丞
118 徘徊於建制中的形式與意識 從二戰終結到冷戰終結的海外藝術行旅之路∣高千惠
122 從禁聲到眾聲喧嘩 談199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線索∣鄭勝華
125 民族的?政治的? 不謀而合的中國式現代性∣卞卡
129 三個世代的中國藝術家前往西方學習 一部份的人留下,其他人則返回中國,但他們都收穫了∣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
132 前進德國,亞洲首家畫廊進駐萊比錫 從也趣到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楊椀茹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36 「少年當代」 台灣當代藝術的文學式景觀溯源∣嚴瀟瀟
140 美少女文藝史的台灣經驗 神之天女、閨秀畫家與殖民地的文學惡女∣陳飛豪
144 宇宙與黑洞之旅的模擬器 池田亮司個展∣陳飛豪
146 走進內心的平和之境 舟越桂 × 須田悅弘共演刀尖的優雅∣楊椀茹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48 耕耘亞洲海納輝映璀璨的 26 歲光芒 2019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編輯部
150 高貴藏在細節中 細觀巨匠臻藏的精微用心∣朱貽安
◎ BOOK 書摘
152 什麼是繪畫?談繪畫與標記∣編輯部
◎ PREVIEW 拍賣預告
154 「書道」——傳承,新生與再造 聚焦中國嘉德香港秋拍專題∣中國嘉德香港
◎ FORUM 藝術論壇
160 在大浪下如何自處? 立足亞洲,談歐美亞藝術版圖現況與佈局:
◎ SNG 展覽直擊
162 台灣∣編輯部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78 看似不合時宜的真誠,最是感人 黃沛瀅觀照自身的藝術創作∣張禮豪
180 「袁金塔」—作為一種現當代水墨品牌標記∣蔡文汀
182 寧靜危機 閱讀劉浣青的攝影創作∣陶文岳
184 「亡流」超現實—呂東興雕塑的死亡慶典∣王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