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投資 2022/10月號 361期

·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书
156

关于此电子书

本期主題:古今之變/辯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

------

《典藏》自1992年10月成立創刊號,隨著社會時空變遷,2000年4月分刊為《古美術》與《今藝術》兩本雜誌,各自側重於傳統古典和當代浪潮面向。典藏的分刊,除了反映當時藝術市場的變化,同時也可看見藝術收藏與創作發展的分路而行。在這各自發展的20多年間,儘管在當代藝術創作中仍可看見傳統的轉換與思考,但兩者間彼此難以理解與隱然的隔閡與衝突,乃至於對水墨、書法等創作邊緣化的擔憂,或將「傳統」與「當代藝術」的對話視為是「跨界對談」,都令我們不禁思考:如果藝術的發展是奠基於過往,並隨著時代變遷而轉變,那麼,我們對傳統媒材(無論是書畫、篆刻等)的運用與創作,理當不僅止於技藝的留存與運用。那麼,它在「當代創作」的可能性是什麼?「傳統」與「當代藝術」兩者間的鴻溝又是什麼?在所謂「當代水墨」的市場熱潮後,什麼是我們可以積澱下來並向前開展的可能?(文/朱貽安)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56 一次聯合的契機∣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58 我們何時下藝術判斷?∣耿一偉

60 藝術市場預告的現實與真實∣姚謙

62 空總文化園區的夢魘∣洪三雄

64 歸納總結藝術投資五要素(上)∣張銀鏘

66 用藝術打造台東新價值∣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68 誰是「佐伯久」?──與《自畫像》的對話∣李知灝


◎ ART TALK 相談室

70 「活在故事中」的X種方式 黃心健談其VR創作脈絡及媒介思考∣嚴瀟瀟

74 從「脆弱」中誕生的雙年展 提爾.費爾哈特談第16屆里昂雙年展∣余小蕙


◎ ARTIST 藝術家

78 雕塑真實 托馬斯.德曼的模型、影像與觀察者∣朱貽安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

82 軍械庫藝術展與紐約藝術金秋∣王維薇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84 瑪瑪.安德森:迷戀極繁的抽象主義者∣嚴瀟瀟

91 打破桎梏、也不隨潮流的當代繪畫 瑪瑪.安德森在上海ART021∣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92 古今之變/辯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朱貽安

94 非關傳統與當代 展現時代態度的問題意識──典藏古今雜誌聯合座談∣朱貽安

105 袁慧莉:回應「跳脫材料的水墨美學延續」∣袁慧莉

106 胡以誠:水墨基礎養成的現況與困惑∣胡以誠

107 巫佩蓉:由觀者的角度思考傳統水墨,還有創新∣巫佩蓉

108 以新的眼光觀看書法 創造每個第一次的互動──與劉俊蘭、謝佩霓對談台灣書藝展覽∣朱貽安

112 「當代水墨」的「當代性」∣沈裕昌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18 因地制宜才能改良 博物館金融化途徑及其策略選擇∣張正霖

122 想像未來的視覺 FUTURE VISION LAB 2022∣林芷筠

124 和你的夢想藍圖 一起從培力計畫走進專業藝術領域──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堤頂之星2.0」徵件計畫開跑∣朱貽安

126 藝術市場的環保責任:數位藝術可以是綠色的嗎?∣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30 一位當代藝術家的山水方法 「許炯:山水2022 SS」∣嚴瀟瀟

132 用荒誕衝破約束 倫裕智「我把快樂建築在你的怯懦之上」∣黎家怡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34 以永續為軸的藝術盛宴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編輯部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38 意的交響和寫的變奏 日趨純粹的張新權油畫∣李叢芹

144 臨界 黃碧惠當代水墨創作展∣陶文岳

146 「在:邊界之外」物性之悟 工藝與藝術的流動邊界∣張玉音

148 從纖維藝術開展的魅力 第五屆纖維創作獎∣巫敏瑄

为此电子书评分

欢迎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如何阅读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只要安装 AndroidiPad/iPhone 版的 Google Play 图书应用,不仅应用内容会自动与您的账号同步,还能让您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览图书。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
您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浏览器聆听您在 Google Play 购买的有声读物。
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设备
如果要在 Kobo 电子阅读器等电子墨水屏设备上阅读,您需要下载一个文件,并将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若要将文件传输到受支持的电子阅读器上,请按帮助中心内的详细说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