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投資 2023/9月號 372期

·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书
100

关于此电子书

本期主題:抗爭.藝術——激進主張下的藝術現象與行為

------

在本次專題中,我們集結了現居倫敦,但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文化專欄作者的法拉.奈耶里(Farah Nayeri)在2022年出版的專書《拆台:數位時代中的藝術與權力》(Takedown: Art and Power in the Digital Age),以及歐盟「共享培訓倡議計畫」(Shared Initiatives for Training)的SHIFT研究計畫中,性別和權力關係(gender and power-relations)此一子計畫下,名為「藝術領域中的#MeToo,從指控到結構性變革」(Gender and Power Relations: #MeToo in the Arts: From call-outs to structural change)的研究報告,提供我們歐美近期對相關議題的再思考與檢討。與此同時,我們也整理了當平權浪潮推進藝術圈後,美術館典藏與藝術市場所呈現的趨勢變化,並邀請獨立研究與撰稿人洪威喆就「創作自由」與「冒犯」的邊界尺度提供專文。這次的專題只是一個微小的嘗試,但我們深切希望能為我們的藝術環境與公共議題討論,帶來更多討論方式的可能。(企畫/朱貽安)


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0 有關「多元」的多元學習∣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32 復辟的「全國美術展」應再度廢止!∣王嘉驥

34 跛腳的《文化基本法》疑似消失的「文化影響評估」∣蕭文杰

36 真假「扎那巴扎爾」綠度母(下)∣洪三雄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38 以畫筆記錄臺灣建築──本橋彪∣王德合


◎ ARTIST 藝術家

40 博學者的田園詩:弗蘭克.沃爾特宇宙的獨特與普世∣嚴瀟瀟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44 台灣版創藝術的孤勇者:楊忠銘.未竟之境∣張雅晴


◎ FEATURE 專題企畫

48 抗爭.藝術──激進主張下的藝術現象與行為∣朱貽安

50 藝術世界的權力轉移 那些激進運動帶給我們的啟示∣朱貽安

54 當平權浪潮推進藝術圈,典藏、市場與展呈變化趨勢綜覽∣楊椀茹

60 社會性運動之下,結構性轉型與變革的可能 他山之石:SHIFT計畫報告及有關行動者及文化網絡的啟示∣嚴瀟瀟

64 你被冒犯了嗎?挑戰社會尺度的創作爭議∣洪威喆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68 (後)戒嚴時代的新媒體藝術策略(一):巨型理性、分析式主體與現實性世代的藝術政治∣楊硯奇

72 頭顯之下的白色恐怖記憶宮殿 專訪《無法離開的人》陳芯宜導演∣陳韋臻

76 影像的技術與死亡:許哲瑜、陳琬尹「三次哀悼練習」的兩個思考∣陳思宇

78 夏日時光的政治辯論:科索沃Autostrada Biennale 2023及夏季藝術活動側記∣高森信男

82 推動拍賣市場的越南當代藝術先驅∣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4 工作是否有結束的時刻?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國際科技藝術大展「你正在工作嗎?」∣張明耀

88 震懾人心的當代啟示錄 「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探看人造風景的磅礡與隱憂∣楊椀茹

90 藝術表裡間的濃與輕 林亦軒個展「密度」∣嚴瀟瀟

92 笑臉花登場 「村上隆─典藏作品展」∣洪威喆

94 漫遊於藝術花園的詩性想像 「Enchanted Bloom: The Artful Garden」∣林郁馨

为此电子书评分

欢迎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如何阅读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只要安装 AndroidiPad/iPhone 版的 Google Play 图书应用,不仅应用内容会自动与您的账号同步,还能让您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览图书。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
您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浏览器聆听您在 Google Play 购买的有声读物。
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设备
如果要在 Kobo 电子阅读器等电子墨水屏设备上阅读,您需要下载一个文件,并将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若要将文件传输到受支持的电子阅读器上,请按帮助中心内的详细说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