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投資 2024/3月號 378期

·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书
108

关于此电子书

本期主題:回望當代 '11–'20 當代如何轉了彎?

------

「回望當代 '11 - '20 當代如何轉了彎?」是繼上個月《今藝術&投資》專題「回望當代:'11 - '20 藝術大事記」之後的第二部分,特別從五個關鍵面向,探討2011至2020年,藝術環境對於當代藝術的認識論與實踐等面向究竟「如何轉了彎?」。它們分別是:媒介技術、原民性、表演轉向、雙年展,以及新藝術史認識論。這五個面向之所以值得被回顧,並不是因為它們是這十年才發生的新現象。這些現象在2000年代也許早有跡可循,但是唯獨在這個時代裡,它們因為某些與本地與國際互動、追趕「當代」時差的藝術實踐中,形塑了今日臺灣當代藝術自己的樣子。(企劃/陳晞)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38 回望是為了前瞻 下一個不同的十年∣朱貽安


◎ COLUMN 今專欄

40 漫談我的美術獎評選經驗∣王嘉驥

42 部部都是文化「不」——臺北科技大學要成為屠殺動態文資建國啤酒廠啤酒園區的兇手嗎?∣蕭文杰

44 告別魯賓美術博物館∣洪三雄

46 又見常玉∣姚謙

48 藝術文化人才的適才適所∣簡秀枝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50 大村庄的土:榎木研介的故事∣黃博鈞


ART TALK 相談室

52 黑色抽象——藝術家格蘭.里根專訪∣朱貽安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56 「當代繪畫」定義再辯證: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17件獲獎作品展覽,3月15日於關渡美術館登場∣編輯部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58 沃爾夫岡.提爾曼斯——激進的詩意∣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64 回望當代 '11–'20 當代如何轉了彎?∣陳晞

66 歷史與當下,回顧臺灣近十年藝術史研究趨勢下的策展實踐∣朱佑霖

70 淺談2010年代雙/三年展,國內、國際多面映射中的若干趨勢∣嚴瀟瀟

74 移動觀點下,2011年至2020年臺灣錄像藝術的兩個切面∣王柏偉

78 2011-2020現場藝術與劇場變體∣吳孟軒

82 「前國際南島藝術三年展時代」的策展機制與原住民當代藝術生產∣林育世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6 典範的形成與方法的實驗——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份追尋特展∣周郁齡

90 數位時代的無重力逆襲 《空熵:作為「化潛殖」的宇宙演化敘事》中的身體性轉向∣溫語晨

94 奈良美智,深受全球收藏家鍾愛的日本藝術家∣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96 何處依歸?藝術開啟的另類政治潛能 「地緣詩學:瀕危世界的多變特質」∣李京樺

98 自二元行至共存 「生而為吾」的人之探索∣袁嘉駿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00 臺灣現代藝術的黎明:重逢史博館「五月與東方」特展∣朱佑霖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02 當台南藝博遇上臺南400,時空交錯的文化之旅∣ART TAINAN 2024台南藝術博覽會

为此电子书评分

欢迎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如何阅读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只要安装 AndroidiPad/iPhone 版的 Google Play 图书应用,不仅应用内容会自动与您的账号同步,还能让您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览图书。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
您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浏览器聆听您在 Google Play 购买的有声读物。
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设备
如果要在 Kobo 电子阅读器等电子墨水屏设备上阅读,您需要下载一个文件,并将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若要将文件传输到受支持的电子阅读器上,请按帮助中心内的详细说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