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東方神話與想像力的經典

· 古典小說四大名著 Book 3 · 谷月社
3.8
15 reviews
Ebook
103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第二版修訂:

1,重新進行校對,補正缺漏,雖不敢說百分之百無錯,但已有十足改善。

2,重新排版,使目錄更為清晰。

3,改善段落,使段落更為分明。

《西遊記》根據宋、元以來關於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作品,加以擴充、組織和再創作而寫成。

玄奘本事
629年,唐朝僧人玄奘違反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從涼州偷渡出關,隻身赴印度學習佛教教義。經過16年,在644年回國,並向唐太宗寫信報告了情況。唐太宗下詔讓他口述西行見聞,玄奘本人口述,由他的弟子辯機執筆寫出《大唐西域記》。在玄奘逝世後,他的另外兩名弟子慧立、彥悰將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經歷又編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弘揚師傅的業績,在書中進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寫,這被認為是《西遊記》神話故事的開端。此後取經故事在社會流傳,神異的色彩越來越濃厚。

佛經故事
《西遊記》有參考印度神話成分。陳寅恪指出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出自《賢愚經》卷一三《頂生於像品》六四。豬八戒的故事出自佛家經典《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說得是牛臥比丘驚犯宮女的故事。《西遊記》有孫悟空入妖魔腹中,並威脅要喫掉對方的內臟的故事,在《中阿含經》亦有類似記載:「彼時魔王化作細形入尊者大目犍連腹中。大目犍連知魔王在其腹中,即從定寤,語魔王曰: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觸嬈如來,亦莫觸嬈如來弟子。莫於長夜無義無饒益,必生惡處受無量苦!於是魔波旬化作細形,從口中出,在尊者大目犍連前立。」。

話本、戲曲
在唐朝後期和五代時期的許多記載中已經出現了西行取經的故事。現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經壁畫,大約作於西夏初年,已經出現持棒猴行者形象;南宋刊印的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已經有猴行者化作白衣秀士,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和「深沙神」。
宋元南戲有《陳光蕊江流和尚》,吳昌齡作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已經有師徒四眾;元末明初的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和《西遊記》描寫了孫悟空的來歷;明初朝鮮的漢語教材《朴通事諺解》提到有《西遊記平話》,其中概括複述「車遲國鬥法」一段,和《西遊記》第46回十分相似;明代《永樂大典》第13139卷有「夢斬涇河龍」,和《西遊記》第10回基本相同。

Ratings and reviews

3.8
15 reviews

About the author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安慶府桐城縣高甸(今屬安徽省樅陽縣),吳承恩父親吳國遷至淮安府山陽縣。
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
淮安知府陳文燭稱為「李太白、辛幼安之遺也」。
《長興縣誌》稱他:「性耽風雅,作為詩,緣情體物,習氣悉除。其旨博而深,其辭微而顯,張文潛後殆無其倫。」
朱彝尊《明詩綜》卷四十八謂其詩「習氣息除,一時殆鮮其匹。」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