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歌王后: 世紀文豪大系法國篇 - 大仲馬

· 世紀文豪大系法國篇 Book 30 · 谷月社
5.0
1 review
Ebook
511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精修二版

《瑪歌王后》出版於一八四五年,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繼《三劍客》、《基度山伯爵》之後的又一代表作。
《瑪歌王后》寫的是十六世紀法國胡格諾戰爭期間宮廷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胡格諾戰爭是法國胡格諾派與天主教派的內戰。十六世紀初,天主教是法國國教,教會實際上從屬於國王,但是城市中的市民階層和農村中的僱農等,都迫切要求宗教改革。產生於瑞士的新教的一個宗派加爾文派傳到法國後,儘管受到國王的百般迫害,但是信奉的人卻越來越多。這些新教徒在法國被稱爲胡格諾派。一五六二年,天主教派對胡格諾派展開軍事行動,從此開始長期的內戰,史稱「胡格諾戰爭」。
這場戰爭不僅是一次宗教戰爭,更是一次各派封建主以宗教分歧爲名,爭奪政權的鬥爭。
一五七〇年雙方暫時休戰,某些天主教派封建主同胡格諾派企圖謀求和解。一五七二年八月,胡格諾派的領袖納瓦拉國王亨利和查理九世的妹妹瑪格麗特結婚,胡格諾派的許多重要人物聚集巴黎,參加這次婚禮。法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和德·吉茲公爵翻謀策劃,企圖利用這個機會一舉消滅胡格諾派。八月二十四日夜間,巴黎各處教堂鐘聲齊鳴,天主教徒開始屠殺毫無準備的胡格諾派教徒,巴黎街頭血流成河,隨後在外省也發生了這樣的血腥屠殺。胡格諾派教徒死去數千人。八月二十四日是聖巴託羅繆①節日,所以這次慘案在歷史上又被稱爲「聖巴託羅繆之夜」。亨利由於查理九世的保護,被迫改宗天主教,才未遭難。
①聖巴託羅繆是耶穌的十二弟子之一,也譯聖巴託羅買。
「聖巴託羅繆之夜」以後,兩派內戰更加劇烈。後來由於農民起義的發展和西班牙的干涉,雙方纔相互妥協。一五九八年,亨利四世爲結束這場內戰,在南特城頒佈法令,即南特敕令,宣佈天主教爲法國的國教,同時也給予胡格諾派宗教上和政治上一定的權利。南特敕令實際上是交戰雙方妥協的和約。
大仲馬的《瑪歌王后》單單寫了聖巴託羅繆之夜前後兩年多、即一五七二年到一五七四年查理九世去世之間的事件。只是最後「結局」一章中的時間是查理九世去世、亨利三世即位後的一年。
在這幾年的事態發展中,作者牢牢扣住一條主線,那就是天主教派和胡格諾派之間的衝突、法蘭西宮廷內部的鬥爭,兩者交織,引出了許多驚心動魄的場面和緊張曲折的情節。故事進展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而在這條主線當中最突出的人物便是卡特琳太后。此人陰險毒辣,貪婪僞善,縱橫捭闔,翻雲覆雨,爲了奪得王國的最高統治權,她根本不顧什麼母女之情、母子之情。她製造婚姻的騙局,用親生女兒爲誘餌,目的是爲了屠殺大批來參加婚禮的胡格諾派教徒。她企圖毒死自己的女婿亨利,卻陰錯陽差,害死了自己的兒子查理九世,竟然無動於衷。在查理九世臨終前她祕密佈置,要殺害國王親自指定攝政的亨利,並且暗中通知在波蘭的德·安茹趕回即位,手段真是毒辣之至。此外,她還製造假案,指使法庭殺害了無辜的拉莫爾和柯柯納。大仲馬把卡特琳刻劃爲「惡」的化身,使讀者厭惡她,仇視她。對這個形象的成功的勾勒說明了作者寫作上的高超技巧。
主線外的另兩條線,一是瑪歌王后和拉莫爾的愛情,一是柯柯納和拉莫爾的友誼。
小說中的瑪歌是一個美麗多情的女人,她不滿意和亨利的政治上的聯姻,追求自己的愛情。作者顯然對她充滿了同情。本書第六十一章「示衆塔」裏寫瑪歌收取拉莫爾的頭顱的一段,將
會留給讀者難忘的印象。
柯柯納是一個熱情瀟灑、豪爽俠義的好漢。他和拉莫爾不打不成相識,宗教上的對立絲毫沒有影響他們之間建立起來的真摯的友誼。在生死關頭,柯柯納雖然自己完全能夠逃出監獄,
可是爲了忠於友情,他沒有拋棄被酷刑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拉莫爾,而且心甘情願地與他一同上斬首臺。在赴刑場的途中,他不顧自己的傷痛,一再關懷照顧拉莫爾,爲朋友盡了最大的努力,這是作者筆下塑造的一個十分生動的人物形象。
一般都說大仲馬寫的小說是歷史小說,其實這只能說他採取的題材是歷史上的重大事情,書中的人物許多都是歷史上原有的人物(如象本書中昂布魯瓦斯·帕雷大夫這樣的次要人物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可是作品中的情節往往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那些人物也不一定是原來的面目。大仲馬經常根據自己的需要把歷史上的人物的行動、功過和作用加以改動。因此我們不大可能從他的小說來瞭解真正的歷史。
最後還應該一提的是作者很擅長描繪歷史上的時代氣氛、活動環境等。本書中的盧佛宮的盛大舞會,皇家的狩獵,刀光劍影的廝殺,甚至巴黎城內大街小巷的風光全寫得十分吸引人,都給本書增添了濃郁的歷史色彩。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大仲馬於1802年7月24日生於法國的維勒-科特萊(靠近巴黎),與母親相依為命,到了十三歲還沒唸過什麼書,整天在森林遊蕩,肚子餓了有野鳥飽腹。
後來在公證人事務所當見習生的差,大仲馬認識了一個叫阿道夫的貴族朋友,引導他進入文學的殿堂,阿道夫帶著大仲馬認識戲劇,以及拉馬丁等詩人作品,於是大仲馬立志要成為一個作家。大仲馬拿了打彈子贏來的九十塊法郎,前往巴黎打天下。一位將軍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又見他寫得一手好字,推薦他到奧爾良公爵府裏當文書,使他能勉強餬口。他經常替法蘭西劇院謄寫劇本,貼補家用,後來忍不住也自己寫上劇本。三年後他的第一齣劇本《亨利三世與其宮廷》使他在文學界嶄露頭角。1844年的《基度山恩仇記》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從此聲名不衰。他一生著有150多部小說,90多個劇本,文集250卷,創作量驚人,作品多達兩百七十餘種,甚至還寫了一部《烹飪大全》,在法國通俗文學的魅力歷久不衰。
原本生性豪爽的大仲馬在成名後就更加奢侈,他經常遊歷四方,足跡遍及整個歐洲,他以「基督山伯爵」自居,不惜花費巨資二十萬法郎,在巴黎附近的聖日爾曼昂萊森林裏蓋了一座新哥德式的基督山城堡,在那裡款待朋友和情婦們,舉行盛宴和舞會。1847年7月25日,美食家大仲馬宴請50位客人,也包括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他又在一片森林中以同樣名稱建造了另一個城堡式的別墅。
生活上一擲千金,使他常常大量的負債,必須靠大量的作品賺取巨額的片酬,託人代寫捉刀成為必要的手段,因此他的作品普遍良莠不齊,飽受研究者的批評。因為揮霍成性和創造力的枯竭,晚年的大仲馬非常貧困,為了抵債,他將兩座城堡都拍賣了。他的最後一位情婦是一位美國女演員阿達·孟肯,後來演戲時墜馬摔死,大仲馬埋葬了她,撐著一把藍色的雨傘,醉醺醺的來到小仲馬家裡,大聲說道:「孩子,我是來到你這裡等死的。」半個月後,大仲馬去世,享年六十八歲,小仲馬整理他的遺物,發現遺產只剩下最後幾塊錢。
2002年,法國總統席哈克宣布,將大仲馬移靈巴黎的先賢祠,從而與作家維克多·雨果、左拉等人共享此殊榮。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