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木鐸

· 善書緣
5.0
7 opiniones
Libro electrónico
179
Páginas

Acerca de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論語是儒家思想中最基礎也是最有實用價值的經典,因此論語這部書被全世界學術界所重視,被翻譯成各種語言流傳於世上。

論 語之中記載的是孔子、孔子與弟子之間,以及孔子諸位弟子之間,還有孔子弟子與弟子門人之間的談話。他們談話主題,涵蓋了一般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心性上修 為的功夫,尤其最重要的是孔子所說的甚至包含了亙古不輕傳的天道。然而,論語之中有關天道這部分,並不是學術界所能了解的,當年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 貫之。」曾子回以一聲「唯!」。有人說曾子這麼一聲「唯!」害慘天下古今人。學術界所能研究的只有文字表面意義,至於文字所蘊含的屬於靈性修持方面是屬於 秘法,不是一般學人能窺探究竟的,因此學者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認知而已。所以子貢才會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世 上一般見解以為儒家思想只是純粹的人道思想,不屬於宗教的領域,事實上儒家思想也是一種靈性修為的功夫,而且根據子貢說的,夫子之教有文章,有性與天道。 文章相當於佛教中的顯教;性與天道又相當於秘教,所以儒家門內可以說是顯密雙修。只是夫子弟子中少數幾人得秘法心傳,其他人不得秘法心傳而已。悟得秘法心 傳的有顏子、曾子,以及後來的子思得自曾子,孟子得自子思之門人,所以儒家門內有四人成聖,其餘不得秘法心傳的弟子成就十哲,七十二賢與三千弟子。

因 為夫子之性與天道不是一般的知識認知,所以在論語之中,有很多地方被學術界強辯強解,其實是誤會聖人的本意。時至今日,正法重光,真道降世,儒家應運;想 一窺聖學的堂奧並不像過去那麼困難,孔子當年之「性與天道」,今天已經變得垂手可得了。子貢如果生在今日,肯定他一定不會有當年那樣的感嘆。

今天天道普遍傳播於世上,向全世界的人明白揭示道義之門,成聖的路徑。因此只要有緣,人人可以得聞「夫子之言性與天道」,將來皆可成聖成賢。

然而,雖然聖人之徒已經進入道義之門,掌握了成聖成賢的路徑,但在到達目的地之前,聖賢路上免不了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這時候,論語是一本必須研究的經典。

本 書章本是濟公活佛老師於民國七十二年左右在天元道場所屬的武聖宮、舊崇德堂、公聖殿以及新舊慈恩堂,前後將近有四、五年之間,歷經幾個階段,每個階段裡每 週定時借竅一個多小時以口頭批出,並加講解,最後串聯完成的。其內容主要是取自《論語》,極少部分取自《中庸》與《孟子》,建構了人格教育的完整架構。也 把《論語》一書分門別類作有系統的歸類,讓《論語》呈現出分明的體系以及清楚易以實踐的哲理。

這本「曠世之作」,其珍貴與殊勝性是無須強調的,只是當時欠缺宣傳,沒受到該有的重視,更別說廣為利用了。

今 有當時參班的學員楊傳銘前賢體貼活佛老師的用心,辛苦記下經文內容及完整體系;又體會資料的珍貴,有意把它整理付印成書以造福社會大眾;最近見面與後學談 論此事〈後學當年也參加了部分班程留下深刻印象〉,後學當然非常贊成其美意;又承蒙楊兄不棄,讓後學擔負起加註簡單解釋的工作。這就是本書誕生的緣起。

相信本書的問世對全世界孔孟哲學的研究能有些許的幫助,對於白陽弟子完整的人格教育也提供了一個珍貴無比的範本。整理過程如有疏漏,以及註解部分如有欠缺圓滿的地方,尚請各方賢能多加包涵,並且不吝指教!

後學慈惟仁謹識

Calificaciones y opiniones

5.0
7 opiniones

Acerca del autor

濟公活佛

Califica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Cuéntanos lo que piensas.

Información de lectura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p de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Como se sincroniza de manera automática con tu cuenta, te permite leer en línea o sin conexión en cualquier lugar.
Laptops y computadoras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adquiridos en Google Play, usa el navegador web de tu computadora.
Lectores electrónico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Kobo, deberás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 tu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que aparecen en 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los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