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子: 兵法叢刊,戰場商場的制勝寶典

· 兵法叢刊 Buku 5 · 谷月社
5,0
1 ulasan
eBook
22
Halaman

Tentang eBook ini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頗有影響的一部著作。對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尉繚子》反對迷信鬼神,主張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它對政治、經濟和軍事關係的認識是相當深刻的。在戰略、戰術上,它主張不打無把握之仗,反對消極防禦,主張使用權謀,爭取主動,明察敵情,集中兵力,出敵不意,出奇制勝。這些觀點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值得參考的價值。

《尉繚子》是戰國晚期論述軍事、政治的一部著作,共五卷二十四篇,南宋刻行的《武經七書》本最早。《漢書·藝文志》雜家收錄了《尉繚子》二十九篇。唐朝初年的《群書治要》中節錄了《尉繚子》四篇。1972年,山東臨沂的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的竹簡,也有和《尉繚子》相符的竹簡書六篇。從這幾篇的情況來看,現在流傳版本的文字有很多刪節和訛誤,篇名常和竹書不合,但基本上沒有后人增加的內容。

《尉繚子》反對軍事上相信「天官時日、陰陽向背」的迷信觀念,強調政治、經濟對軍事的決定性作用,其理論水平很高。思想中糅合了儒、法、道各家觀點,這也許是被納入雜家的主要原因。后半部《重刑令》以下十二篇,對研究戰國時代的軍法頗有幫助,所以有人把此書作為兵書來看待研究。

Rating dan ulasan

5,0
1 ulasan

Tentang pengarang

尉繚在戰國時期有兩人,其中一人為魏惠王時期的隱士,另外一人是秦王政時期的國尉魏繚。因同在戰國,容易混淆。尉繚在史書所提及的一般指魏繚。

魏繚生卒年不詳,戰國兵家人物。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原姓魏,名繚,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說,被任為國尉后,改稱尉繚。

他為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主張『並兼廣大,以一其制度』。相傳尉繚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嬴政賞識之初曾經認定嬴政的面相剛烈,有求於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但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尉繚認為這樣的嬴政欠缺照顧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嘗試逃離嬴政為他安排的住處。

兵書《尉繚子》作者存疑: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僅能證明《尉繚子》不是后人所著的偽書,無法證明該書的作者是誰。《尉繚子》兵書,依然無法判斷是由魏惠王時期的隱士或是秦王政時期的國尉著作,史學家眾說紛紜。

尉繚對當時戰爭總的看法是: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殺人越貨的非正義戰爭,支持「誅暴亂、禁不義」的正義戰爭。明確指出:「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 關於進行戰爭的戰略戰術,尉繚強調對戰爭要有全面的認識,指出有道、威勝、力勝等三種不同而又相互聯繫的取勝策略。認為懂得了這三種所以取勝的辦法,就全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他指出戰爭中將帥指揮的重要性。「權敵審將,而后舉兵。」

Beri rating eBook ini

Sampaikan pendapat Anda.

Informasi bacaan

Smartphone dan tablet
Instal aplikasi Google Play Buku untuk Android dan iPad/iPhone. Aplikasi akan disinkronkan secara otomatis dengan akun Anda dan dapat diakses secara online maupun offline di mana saja.
Laptop dan komputer
Anda dapat mendengarkan buku audio yang dibeli di Google Play menggunakan browser web komputer.
eReader dan perangkat lainnya
Untuk membaca di perangkat e-ink seperti Kobo eReaders, Anda perlu mendownload file dan mentransfernya ke perangkat Anda. Ikuti petunjuk Pusat bantuan yang mendetail untuk mentransfer file ke eReaders yang diduk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