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七重山

· 天道書樓
5,0
1 reseña
eBook
268
Páginas

Información sobre este eBook

「如何作個屬靈人」是每一位對信仰認真的信徒必思考的問題。對於敬虔的基督徒,這也是一條必思考的問題。筆者著這書,就是嘗試解答這問題。為避免過於依賴個人主觀經歷而失去客觀性,所以筆者涉獵了聖經的教導、古今靈修傳統(包括天主教和更正教)、近代心理學和宗教心理學(筆者曾在大學主修心理學,也有修讀宗教心理學)、從牧會、神學教育、眾多信徒分享的宗教經歷,及筆者廿多年的生命體驗,嘗試建立一套全面涵蓋各種屬靈成熟程度的成長階段體系,以供信徒作為成長的指標。

筆者選擇用「階段觀」(Stage Theory)作為屬靈生命成長的模式,主要是因為本人相信屬靈生命在其不同成熟的程度上,的確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因而可以將之分成數個在本質上不同的階段,儘管當中某些質素確是有其延續性的。此外,階段觀能清晰地將屬靈生命分成不同的階段,並列出當中的特徵、所要達到的目標、危機之處,及再能「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所在。於是能使信徒更清晰地瞭解和衡量自己現在屬靈生命的光景,並能在其屬靈生命上有所突破,以致作更委身給神,和更有益於人的信徒。

本書的編排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屬靈生命的階段和特質,一共八課;第二部分是有關屬靈生命的要素:信、望、愛,一共三課。第一課是簡介靈命成長的「階段觀」概念,包括階段觀的理念、前設、好處,及不足之處。也簡介屬靈生命階段模式的歷史。然後簡介古今主要階段觀的理念。當中包括由歷代天主教傳統所建立和至今也公認為標準的《成聖三路》(The Three Ways)、將天主教靈修學集於一身和推至最高峰的中世紀神祕主義者大德蘭(Teresa of Avila)的顛峰之作《七寶樓臺》(The Interior Castle)、近代比佛洛依德更勝一籌和更廣為人所接受的心理分析大師艾里克森(Erik Erikson)所創立的「人生八階段」(Eight Stages of Life)、哈佛大學宗教心理學教授法拿(James Fowler)所著的《信念各階段》(Stages of Faith)及代表了更正教思路的古歷殊(Robert A. Guelich)和夏白蘭(Janet O. Hagberg)所著的《危機旅程》(The Critical Journey)。最後會簡述筆者深究後創立的「七重山」靈命成長階段模式。

由第二課至第八課分別是解說筆者「七重山」中的七個屬靈階段—(一)「靈魂醒悟期」(第二課);(二)「模造更新期」(第三課);(三)「神契建立期」(第四課);(四)「信心跳躍期」(第五課);(五)「蒙召委身期」(第六課);(六)「狂喜黑夜期」(第七課);及(七)「神人生命期」(第八課)。

當讀者能瞭解靈命成長的階段,便能有一個具體的方向和目標。但屬靈生命需要有動力,才能成長。這就如運動可以使人健康,並且可以為達到不同程度的健康而作出鍛鍊,但若沒有充足的營養,那麽縱使人有幾多的運動,也不可能使身體健康。筆者認為「信、望、愛」就是靈命成長的「營養」。所以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有關屬靈生命的要素:信心(第九課)、盼望(第十課)、愛心(第十一課)。歷代教會屬靈人和傳統都共證保羅所提及的「信、望、愛」是靈命成長的要素。天主教的整個修道傳統都相信人捨棄一切所有,而全心專一「愛」神(他們守獨身是因為視自己已與基督成婚),那麽便能得到神完全的愛,並最終能與神聯合。另一方面,更正教自馬丁路德於十六世紀提出「因信稱義」的宗教改革概念後,使更正教至今也把「信心」作為接受救恩、與神和好、與神建立關係,及甚至日常生活的要素。所以我們可以說,天主教的傳統是以「愛」建立它與神聯合的「盼望」;而更正教就是以「信心」建立它的得救、成聖及日常生活的「盼望」。但與此同時,當人有著盼望時,便會更愛神;同樣地,有盼望的人也會對神更有信心。這是一個神聖的循環。因此,我們可見「信、望、愛」是靈命成長的要素。

Valoraciones y reseñas

5,0
1 reseña

Valorar este eBook

Danos tu opinión.

Información sobre cómo leer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licación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Se sincroniza automáticamente con tu cuenta y te permite leer contenido online o sin conexión estés donde estés.
Ordenadores portátiles y de escritorio
Puedes usar el navegador web del ordenador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que hayas comprado en Google Play.
eReader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de Kobo, es necesario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l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d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