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與形塑──上海、香港和台灣報刊中的張愛玲

· 獨立作家-秀威出版
電子書
378
頁數

關於這本電子書

若要全面理解張愛玲的作品,就必須了解她的創作與文學場域如何互動──編者梁慕靈蒐集整理1943-1949年間,《申報》、《大公報》、《香海畫報》等中國報刊所見之關於張愛玲其人、其文的剪報,從中梳理張愛玲自1943年正式發表作品以來,上海、香港、台灣三地以報刊為首的文化場域與張愛玲作品之間的互動。進一步析論張愛玲作品如何描繪三個城市的形象,同時關注從1943-2016年間,不同時代、不同城市中的各種勢力,如何「借用」和「想像」屬於他們的「張愛玲」。

導讀之外,書中整理收錄1943-1949年間《戲報》、《海晶》等上海報刊中,以張愛玲為題的剪報全文61篇,並擴及《天地》、《東方日報》等中國報刊所見之相關報導,編為總目(含提要、關鍵字)651條,期能在此基礎上,開啟對張愛玲、張愛玲作品更多的想像。

關於作者

現為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創意藝術學系系主任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主任。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取得哲學博士、哲學碩士及榮譽文學士資格,並修畢香港大學學位教師證書。

研究興趣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和電影理論及創意寫作教育,論文見於《清華學報》、《政大中文學報》、《中國現代文學》等學術期刊。曾以〈故事的碎片〉獲《聯合文學》第十六屆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獎,並入選九歌出版社《九十一年小說選》,作品散見香港和台灣的文學雜誌和報章。著有:

《數碼時代的中國人文學科研究》(與譚國根、黃自鴻合編。秀威,2018)

《視覺、性別與權力:從劉吶鷗、穆時英到張愛玲的小說想像》(研究專著。聯經,2018)

《戀人絮語02.21》(小說集。聯經,2021)

為這本電子書評分

請分享你的寶貴意見。

閱讀資訊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請安裝 Android 版iPad/iPhone 版「Google Play 圖書」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會自動與你的帳戶保持同步,讓你隨時隨地上網或離線閱讀。
手提電腦和電腦
你可以使用電腦的網絡瀏覽器聆聽在 Google Play 上購買的有聲書。
電子書閱讀器及其他裝置
如要在 Kobo 等電子墨水裝置上閱覽書籍,你需要下載檔案並傳輸到你的裝置。請按照說明中心的詳細指示,將檔案傳輸到支援的電子書閱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