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某一事,說某一句話,本不是有意做給孩子看的,說給孩子聽的,但是往往奇怪,做事、說者無心,而看者、聽者卻是有意,孩子看到、聽到的就跟著學。
一位母親平時不斷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可是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一位老人搖搖晃晃地在她身邊站著,她卻一點也沒有起身讓座的意思,那麼坐在身旁的孩子該怎麼想呢?他到底該接受母親語言的薰陶還是行為的「薰陶」呢?因此,為人父母者要薰陶孩子,就要先嚴謹自律,切莫讓自己的不良行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人格。
要薰陶孩子,家長先要嚴格的要求自己。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讀書,自己卻不看書,說一套做一套;如果父母教育孩子要認真讀書,講道德,守紀律,求上進,自己卻不學無術,成日沉溺於「方城」之中,即使再苦口婆心,孩子也很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