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社會: 一個組織和制度不羞辱人民的社會 The Decent Society

· 大塊文化
Libro electrónico
336
Páginas

Acerca de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建立一個人民不會被組織和制度羞辱的有品社會
 #「真的把你當人看」的不羞辱人的社會。#台灣成為一個民主社會之後,需要再成為有品社會。人民的尊嚴、就業、福利、隱私,不會因為社會的組織和制度而受到羞辱。#羅爾斯《正義論》之後,最重要的一部社會正義之作!#王丹 推薦
   阿維賽・馬格利特《有品社會》被讚譽為:「自羅爾斯《正義論》問世以來最重要的社會正義著作。」社會正義並非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是隨著時代需求而演進的。

  羅爾斯的正義指的是分配公平公正,那是在經濟分配和基本權利、基本人權特別被關注的時代所提出,而馬格利特在《有品社會》提出不羞辱原則和尊重公民權利,則顯現出當代社會面臨接納與排斥異己問題浮上檯面的困境,這些議題延續到了現在,更因為難民、移民、移工、全球化流動、傳染疾病等問題而更加顯著。   這個世界因應著現代化的發展,政府機構、社會組織所擁有的權力越來越大,而多數人以為民主社會就是服膺多數的社會,覺得犧牲少數是不得不為,但這種簡略的社會觀不斷被挑戰、被修正。馬格利特的《有品社會》從羅爾斯《正義論》出發,進一步來做合理性區辨——建立分配正義的社會是大家的期待,但在此之前,馬格利特指出:「把有節制的社會(避免奴役或腐敗)放在首位,有品社會次之,正義社會最後。

  這個次序是累進的,即有品社會必須先是有節制的社會,正義社會必須也是有品社會。」馬格利特提出的「有品社會」,一開始便下了定義:社會組織不羞辱人的社會。而之所以用反面定義,是因為正面定義會很模糊,比如「健康」,界定模糊或是各有說法,但「不健康」卻讓人較容易明白確切的定義分界。此外,消除人的痛苦也比讓人愉快更明確、更迫切。有品社會就是讓人民不會因為被組織和制度羞辱而產生痛苦的社會。   這本書討論的主題,放在現今台灣,對照近年興起的公民運動,重新認識民主體制、法治運作、政府權力與公民權利等層面,但這些比較接近在討論正義社會,怎面對權力與權利公平分配的問題。但在正義社會的前一階段,有品社會,依然是我們正在努力的階段,關心有沒有人被排除在該有的權利範圍之外,是不是有人被當作非國民對待而不認為他們該享有同等權利,是不是有人被認為該比其他人次一等,不該享有同樣的工資、不該享受同樣的健保⋯⋯。

  在當前所為民粹右派反撲狂潮的時代,最是羞辱各種弱勢者的時刻,此時《有品社會》提供我們要邁向好國好民不得不認真看待、仔細處理的縝密思考。 名人推薦   馬格利特在書中提出的討論之所以重要,第一是因為公正,本來就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制度主打的訴求,更是現實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建設一個「有品社會」,減少制度對人的羞辱,才能有真正的公正可言。第二是因為,如果我們認為社會的最終追求是人的自由,那麼這樣的自由,首先應當建立在自尊的基礎上,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榮譽感的要求,那樣的自由就會走向邪惡的道路。——王丹   可說是自羅爾斯的《正義論》以來,在社會正義領域最重要的書籍⋯⋯馬格利特表明,「有品」本身就是個強有力的道德觀念。一個有品的社會努力消除其成員受到的制度性羞辱,這種羞辱使他們喪失了自尊或對生活的掌握。——Charles Leadbeater,《新政治家與社會》(New Statesman & Society)   這是一本精彩的書,有著對政治制度和社會實踐的宏觀倫理詳細論證,同時也非常注重日常生活的細節和細微差別。論證到最後使「有品」與「正義」並列為獨特的道德觀念。——Michael Walzer(美國著名的政治理論家和公共知識分子,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榮譽教授)   讀這本書讓我經歷了一段非常美好的過程。本書以認真且謙遜的人的語調,不斷與讀者互動,不僅公平而且有禮地推理,充滿道德熱情且無怨懟,面對各式各樣的競爭觀點充滿同理心,但清楚堅定自己的論述。這本書充滿哲學思考、真實,而且論述成功,對道德哲學和政治理論有著獨特的貢獻。——George Kateb(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   《有品社會》極度敏銳地發展出自從盧梭以來在政治哲學中一直被忽視的主題。除了剝奪自由之外,在還不夠有品的社會中,其二等公民也會被羞辱及蒙受被排除的痛苦。馬格利特的論述以其出色的鑑別力、敏感度和縝密度而聞名。——Stuart Hampshire(英國哲學家)   一本精彩的書。嚴肅而不沉悶艱澀,既謙遜又充滿企圖,其所關注的和追索的方式都很不傳統。過往有品一詞於政治上只出現在政客想讓「性」遠離網路的夸夸之談中,很高興有品可以成為正經的主題來作智識上的討論,「如何建立不羞辱弱勢群體的社會」這類主題過往很少受到哲學家的關注。——Alan Ryan,《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馬格利特對這些主題的討論充滿了深刻的心理學洞察力和哲學精確度。這本書是哲學家如何僅注意相似的道德術語間的區別就可以幫助澄清的典範,藉此清晰我們的道德語言。這是對我們的政治和道德理想應是什麼,在認知上的良好補充,它使政治反思擺脫了純粹只就權利來討論的僵局。——Michael Ignatieff,《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馬格利特的書貢獻良多⋯⋯一個有品的社會應該要有更多像《有品社會》這類的書。——Alan Wolfe,《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   《有品社會》以英國分析哲學的嚴格風格提出了「為什麼任何人都不應該被羞辱」的論點。在理想世界中,我們追求正義;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可以實現有品,福利國家可以達成此一目標。為了保全福利國家,我們需要被提醒為什麼要創建福利國家,而馬格利特的提醒很有效。——Alan Wolfe,《通用語》(Lingua Franca)   (本書)探討了羞辱和尊重的概念,並描繪了有品社會的主要特徵。在馬格利特看來,所有羞辱案例都具有共同點,就是合理化對某人的作為或不作為來表現那個人被集體所拒絕的感受⋯⋯這是一本高度引人入勝的原創著作。對於研究羞辱和自尊的學者來說,這本著作極為重要。它為哲學界對正義理論的痴迷提供了及時而具有挑戰性的修正。對於從事各種文化和社會政策議題的政治理論家來說,這是令人振奮的思想資源。—— Alan Patten,《思想》(Mind)

Acerca del autor

阿維賽・馬格利特(Avishai Margalit)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喬治凱南教授,以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舒爾曼榮譽哲學教授。政治哲學家、著名倫理學家,著有《記憶的倫理》(The Ethics of Memory)、《有品社會》(The Decent Society)、《偶像崇拜》(Idolatry)等,與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合著《西方主義:敵人眼中的西方》(Occidentalism: The West in the Eyes of Its Enemies)。 譯者簡介黃勝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現任上海海關學院海關管理系主任、教授,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翻譯過《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美國資本主義的未來》、《自由貿易的社會建構》《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等書。 許銘原  譯者,合譯過《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自由貿易的社會建構》等書。

Califica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Cuéntanos lo que piensas.

Información de lectura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p de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Como se sincroniza de manera automática con tu cuenta, te permite leer en línea o sin conexión en cualquier lugar.
Laptops y computadoras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adquiridos en Google Play, usa el navegador web de tu computadora.
Lectores electrónico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Kobo, deberás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 tu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que aparecen en 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los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