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縱觀歷史發展,主張以產業生態理論為基礎,透過「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這兩大驅動人類社會發展及國家競爭的主軸,分析現階段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發展中的定位,並結合理論與實務,展望台灣未來的發展道路,提出「以大帶小」、「跨域整合」的新雁行聯合艦隊模式(new flying geese pattern of the combined fleet)。
聯合艦隊模式的發展戰略思維大致有三:首先,跨領域產業的下游領導企業,先針對目標市場進行客製化產品與服務的「系統化組合」,也就是從單一產品貿易,轉變為系統產品與服務整合輸出的新投資與貿易模式。舉凡醫材或交通工程結合資通訊服務等,皆為本書歸納的重點案例。其次,槓桿台灣為數眾多的中堅企業與中小企業,借重它們過去以關鍵零組件及有別於下游產業的次系統服務之豐富經驗,實現跨領域產業的加速整合。第三,重視政府在經濟外交的關鍵角色,考量外交戰略與經濟比較利益,透過私部門與公部門因地制宜的合作模式,打造海外生產群聚或具體科技產業園區,建立聯合艦隊在空間上的「穩定生態系統」,並強化數位與低碳雙重轉型過程中所累積的跨領域人力資本,以數位賦能及友岸外包等新思維,讓友邦及理念相近國家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跨領域的產業能耐得以提升,同時增進台灣經濟轉型的貿易創造效果,深化與台灣內部五大信賴產業之產業聯結。
聯合艦隊的成功,不僅將帶動台灣產業的升級與轉型,也會透過創造在地投資、就業與創業的供應鏈模式及商業模式,與民主陣營的人民及政府建立更廣泛且深層的戰略合作關係,進而落實「印太民主供應鏈」與「數位團結」戰略,開創台灣經濟外交的新局面,讓台灣成為印太區域對抗威權擴張的民主燈塔。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擁有哲學與政治學雙碩士學位,
現任外交部長,曾任總統府秘書長、外交部無任所大使、
1999年返台任教前,曾前往中國大陸各地及香港進行「
重要著作有:《印太新秩序下的台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