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智慧:公民维权36计

· 清华大学出版社(崧博)
Ebook
263
Pages

About this ebook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为了纪念这个代表中国法治进程的日子,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早在两年前我们团队就开始策划这本书,想通过百姓身边的法律事件来唤醒大家的法律意识,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尽点力。


2018年3月17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抚《宪法》庄严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这一庄严时刻,必将永载史册,它昭示着今天的中国进入到依法治国的新阶段。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依法治国首先要求依宪治国。我们都知道宪法是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宪法有这么高的地位呢?我们要了解宪法的由来。


人民组建国家;人民让出部分权利,甘于接受国家管理;国家依照人民的授权对人民进行管理和保护。那么宪法就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一纸公约”——约定了我们要组建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如何组建、规划国家机关和机构,如何管理国家机关,如何选举管理者,国家有哪些权力。同时约定了国家有怎样的义务,国家应该保障公民哪些权利等。所以,宪法的重大意义在此,它是国家之所以能管理、领导公民的“契约”,是国家合法化的法律依据。


有权力,必有限制,否则行使权力者必将膨胀。如果将权力比作老虎,那么宪法就是关住老虎的铁笼。我们必须通过宪法来保障公民权利不被侵犯、限制国家权力不能膨胀。中国力行依宪治国,体现了国家尊重公民权、制约公权的坚定决心。那么作为公民,国家在保护我们,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司法环境,那我们就更应该去了解、行使、维护自己的权利,成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人”。


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为继“总纲”之后的第二章,将公民权摆在重要位置。宪法中明文规定了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劳动就业权、休息权、受教育权、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对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的权利等。


但这并不是全部。宪法只是规定了公民,相对于国家之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而老百姓除了在相对于“国家”时拥有“公民”身份、享有公民权之外,在其他法律关系中还有各种其他身份,享有着其他各种权利。例如:在民事合同中的身份是“民事主体”,享有“缔约自由权”、“求偿权”、“抗辩权”、“依法解除合同的权利”等;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是“丈夫”、“妻子”、“子女”、“父母”等,享有“婚姻自主权”、“财产处分权”、“继承权”等;在劳动合同中的身份是“劳动者”,享有“休息权”、“获得报酬权”、“获得经济补偿、赔偿的权利”等;在购买商品过程中的身份是“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等。


这些权利的行使离不开法律,这些权利的保障更离不开法律。提高公民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这才是持续、深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


这本书将告诉你,当你的权益受到侵犯,请选择法律,去争取、去维护、去行使你的权利!我们的生活会因有法律保驾护航变得更加美好!


2018年3月28日 深圳梧桐山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