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獨特的「漢氏觀點」,一同心醉神馳,千迴百轉也不倦的藝術文明之旅!
「在古代器物中找到中國古文化精神的代表,除了玉器之外,就是青銅器了。古人把青銅器稱為金,所以用『金玉滿堂』這句話來描寫富貴的氣象。到了後世,金指的是黃金,金、玉合起來,就顯得滿俗氣的,與漢代以前的文化已有相當距離了。如果說中國是玉的文化,同樣也可說是青銅的文化。玉為中國人所獨鍾,發展出的器物,代表中國人所特有的價值觀,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與思想觀念。同樣的,青銅並非中國獨有的材料。在比中國更古老的文化中,青銅早就被發現,可是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一樣地喜愛青銅,發展出那麼多采多姿的器物,成為人類史上獨樹一格的,很難超越的藝術品。」——漢寶德
建築大師暨博物館公眾美學的先驅──漢寶德,亦是文物資深玩家,他不以珍奇貴重為尚,不汲營於市場價值,而要以獨特的漢氏觀點,探尋古玉、青銅器、碑柱、陶瓷等華夏文物的淵源與品賞趣味,生動再現骨董文物橫亙古今、令眾生癡迷的種種情貌與故事。
作者╱漢寶德(Han Pao-Teh, 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
在建築方面,漢寶德於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
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
編者╱黃健敏(Huang Chien-Ming)
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1993年起參與台灣公共藝術政策與執行,著書撰文鼓吹「
■ 著作:《貝聿銘的世界》、《建築藝術卷1:台灣建築的先行者》、
■編作:1999-2001年《公共藝術年鑑》、《
■策畫:「ARCHI‧建築」叢書(典藏藝術家庭)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