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被寵壞的(彩色版)

· 雅典文化(永續)
Ebook
277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壞孩子都是寵出來的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應該沒有比看著自己的孩子變壞更痛心的事情了。而且,這樣的變化似乎總是來得太突然,在父母還來不及做好準備前,那個曾經很乖的孩子就已經變得十分任性、懶惰、驕縱、蠻橫、衝動,甚至開始欺騙父母。


為什麼好孩子會變成這樣呢?到底誰最應該為孩子變壞負責呢?或許有人說是家庭,有人則認為是學校,也有人說是社會。


其實,這三者都有責任,但又不能完全是家庭、學校或是社會的問題。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變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就是家庭,「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當然是最大的,甚至可以影響到一輩子。


因為孩子從出生到學齡前的這段時間,幾乎是一張白紙,可塑性比較強。這個時期,父母給予他們的身教言教,往往會影響到他們一輩子的處事觀念。


正如《三字經》開篇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實際上已經開宗明義地提醒那些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一定要從小就好好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善良本性得已不斷發展昇華,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教育得不好,孩子原本善良的本性就會逐漸變質,壞習慣一旦養成,想要改回來就很難了。


然而,以前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採取「打罵教育」,推崇「棒底出孝子」的錯誤觀點,因而使孩子有了這樣的認知: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暴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打罵教育」已經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卻是大多父母都過度的寵愛孩子,孩子在家就像「小皇帝」一般,全家人都得繞著孩子轉,孩子說往東,不敢帶他往西,使孩子逐漸習慣了「唯我獨尊」,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還以為天底下的人都得為他服務。這些,正是造成孩子偏激和變壞的直接因素。


的確,這個時代的孩子們因為父母越來越多的關愛,而得到越來越多的「幸福」。


但這樣的「幸福」不但沒有讓他們的身心更加健康成長,反而帶著他們朝反方向發展。由於父母們無止境的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這樣錯誤的「愛」底下成長,終於逐漸變成嬌橫、自私的壞孩子。


年輕的父母們,相信你們愛孩子的心非常堅定,但千萬不要以為所有的「愛」都對孩子有好處。相反,有時你們的「愛」,往往會把孩子寵壞。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對孩子適當的「殘酷」和「狠心」一些,才能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當然,我們所說的「殘酷」和「狠心」,並不是指「打罵教育」的方式,而是因為要避免自己太過溺愛孩子,所以必須殘酷一點和狠下心來,孩子怎麼哭鬧也不可以妥協,也就是中道的教育方式。


在本書中,我們將羅列出目前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所存在的各種錯誤,並幫助父母們瞭解及避免發生這樣的錯誤,與孩子一同成長,使孩子在充滿快樂、輕鬆和分享的氛圍中,邁開步伐朝向未來的成功。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