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任何理由推辭,人家也是看得起我才給我這個機會。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同為中國資本市場最早的參與人,儘管如今已是難得一遇,但他也對市場發出的大大小小的聲音,於我都是心有戚戚焉。他寫即是我寫,這有什麼不好呢!
一九九二年底,我代表當時的海南公司來北京找一家證券公司籌備組,洽談投資入股事宜,在西三環新興賓館認識了籌備該證券公司的三個人,其中就有許兄。不到二十年,證券公司早已物是人非,而許兄還優雅自在地活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線,十分難得。我為有這樣的戰友而驕傲。
歷經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雨歷程,許兄還有如此雅興,把歲歲年年中他所感知的經濟、社會、文化、家庭的大事小事以豁達而獨到的眼光、輕鬆而勤奮的筆觸記敘下來,集結成冊與大家共同分享,本身就是一份快樂的文化大餐。更何況,許兄的專業知識、豐富閱歷、性情式的表達,更讓此書在字裡行間,閃動著智慧與思想的火花。因此,這本小冊子更像是一個讓人在不經意之中發掘的金礦。
同是一代人,感同身受,雖不能說他的觀點就是我的觀點,以避攀附之嫌,但我是他全部觀點的堅決支持者。
相識多年一直沒有機會合作,三年前本來做好準備要和許兄合作一把,結果陰差陽錯被攪亂了。
如今,我們又因為強烈的專業共識與不屈的市場追求而再度聚首,探討更高層次與更高水準的合作,甚是欣慰。也希望借助成功的合作,為許兄日後更加精彩的隨筆增添更為豐富的內容。只希望老兄日後描述至此,筆下留情,多點美言,少點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