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 世紀文豪大系法國篇 - 司湯達

· 世紀文豪大系法國篇 22. knjiga · 谷月社
4,7
3 recenzije
E-knjiga
431
Broj stranica

O ovoj e-knjizi

小說主人公於連,是一個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干,從小就希望藉助個人的努力與奮鬥躋身上流社會。
在法國與瑞士接壤的維立葉爾城,坐落在山坡上,美麗的杜伯河繞城而過,河岸上矗立着許多鋸木廠。市長德瑞那是個出身貴族,在扣上掛滿勳章的人。
他五十歲左右,他的房子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園,他的妻子是最有錢而又最漂亮的妻子,但他才智不足,「他只能辦到嚴格地收討他人的欠債,當他自己欠人家的債時,他愈遲還愈好」。在這座城市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是貧民寄養所所長——哇列諾先生。他花了一萬到一萬兩千法郎才弄到這個職位,他體格強壯棕紅色的臉,黑而精粗的小鬍子,在別人眼中他是個美男子,連市長都懼他三分。但市長爲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決心請一個家庭教師。
木匠索黑爾的兒子於連,由於精通拉丁文,被選作市長家的家庭教師。他約十八九歲,長得文弱清秀,兩隻又大又黑的眼睛。在寧靜時,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輝,又象是熟思和探尋的樣子,但一瞬間,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由於他整天抱着書本不放,不願做力氣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棄與怨恨,經常被父親和兩個哥哥毒打。他小時瘋狂地崇拜拿破倫,渴望像拿破崙那樣身佩長劍,做世界的主人。認爲拿破崙「由一個既卑微又窮困的下級軍官,只靠他身佩的長劍,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但后來他又想當神甫,因爲「如今我們眼見四十歲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萬法郎的薪俸。這就是說他們能拿到十萬法郎,三倍於拿破崙當時手下的著名的大將的收入。」
於是,他投拜在神甫西朗的門下,鑽研起神學來。他仗着驚人的好記性把一本拉丁文《聖經》全背下來,這事轟動了全城。
市長的年輕漂亮的妻子是在修道院長大的,對像她丈夫那樣庸俗粗魯的男人,打心底里感到厭惡。由於沒有愛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養3個孩子身上。她認爲男人「除了金錢、權勢、勳章的貪慾以外,對於一切都是麻木不仁」。最初,她把於連想象爲一個滿面污垢的鄉下佬,誰知見面時卻大出她的意料:面前這個年輕人竟是這樣白皙,眼睛又這樣溫柔動人。以爲他「實際上是一個少女」故意假扮男裝。她對於連產生好感,甚至覺得「只有在這個少年教士的心里,纔有慷慨、高尚、仁愛」。瑞那夫人的女僕愛麗沙也愛上了於連,愛麗沙得到了一筆遺產,要西郎神父轉達她對於連的愛慕,於連拒絕了女僕愛麗沙的愛情。瑞那夫人得知此事心里異常高興,一股幸福的流泉瀉落在她的心海里,她發覺自己對他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一種感情。
夏天市長一家搬到凡尼鎮鄉下花園別墅居住,晚上乘涼的時候,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樹下,於連無意間觸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縮回去了,於連以爲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決心必須握住這隻手。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於連偷偷地緊握着,滿足了他的自尊心。瑞那夫人被愛情與道德責任折騰得一夜未閤眼。她決定用冷淡的態度去對待於連。可是當於連不在家時,她又忍不住對他的思念。而於連也變得更大膽,他在心里暗想:「我應該再進一步,務必要在這個女人身上達到目的纔好。如果我以后發了財,有人恥笑我當家庭教師低賤,我就讓大家瞭解,是愛情使我接受這位置的」。
深夜2點闖進了她的房里。開始,她對於連的無禮行爲很生氣,但當她看到「他兩眼充滿眼淚」時,便同情起他來。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愛上於連該多好。不過,在於連的心里則完全沒有這種想法,他的愛完全是出於一種野心,一種因佔有慾而產生的狂熱。他那樣貧窮,能夠得到這麼高貴、這麼美麗的婦人,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
不久,皇帝駕臨維立葉爾,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於連被聘當上了儀仗隊隊員,使他有在公衆面前大出風頭的機會。迎駕期間,於連作爲陪祭教士參加瞻拜聖骸典禮。之后,他對木爾侯爵的侄子、年輕的安倍主教十分崇敬。心想,安倍主教如此年輕就有顯赫的地位,而且倍受女人的青睞,暗下決心「寧願受宗教的制裁,也要達到令美人羨慕的境界」...

Ocjene i recenzije

4,7
3 recenzije

O autoru

司湯達是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並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纔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或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遊記。
司湯達的本名叫亨利·貝爾。1783年1月23日出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市。父親是一個資產者,但卻擁護王權與教會,頭腦里充滿了貴族的觀念。司湯達的家庭教師是一個神甫。這個神甫對他進行嚴格的貴族式教育,禁止他與一般的兒童玩耍。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母親的外祖父。他母親屬於意大利血統,生性活潑,思想較爲自由開放,能夠用意大利文閱讀但丁等人的作品。但她在司湯達七歲時便逝世了。司湯達的外祖父是一個醫生。思想特別開放,是盧梭和伏爾泰的信徒,擁護共和派。司湯達少年時期經常住在外祖父家,在那里閱讀了大量的世界名作。
司湯達的童年,是在法國大革命的疾風暴雨中度過的。
1796年至1799年,他在格勒諾布爾的中心學校上學,那是法國革命時期按照資產階級的革命思潮和教育思想建立的新型學校。司湯達在那里面系統地學習了新思想,新知識,對法國文學和唯物主義哲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779年,他來到巴黎,原來準備投考著名的綜合工藝學校,但爲革命的形勢所鼓舞,加入了拿破崙領導的軍隊。1800年,他隨拿破崙率領的大軍到了意大利的米蘭。米蘭人民長期遭受奧地利的統治,視拿破崙的軍隊爲救星。他們對法國革命的熱情,他們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對司湯達的影響很深。以后他長期在米蘭居住,寫作,並以米蘭人自居。
從1806年到1814年,司湯達隨拿破崙的軍隊轉戰歐洲大陸。在1812年從莫斯科大撤退時,他擔任后勤軍官。長期的鬥爭實踐,使他的共和派的觀點更加堅定,更加憎惡腐朽沒落的封建貴族與教會的黑暗統治。因此,以后他脫下戎裝,投身於文學創作時,他的批判的筆鋒總是指向貴族和教會,便不奇怪了。
1814年拿破崙下臺,波旁王朝復辟。資產階級的革命派遭受鎮壓,封建的王公貴族則彈冠相慶。在這種形勢下,司湯達覺得「除了遭受屈辱,再也不能得到什麼」,便離開祖國,僑居意大利的米蘭。在這里,他對意大利的愛國主義人士抱以極大的同情,與爭取民族解放的燒炭黨人來往密切。他的行動,引起了統治意大利的奧地利軍警的注意。當1821年意大利革命失敗,許多愛國者身陷囹圄時,他也被警察當局作爲燒炭黨人的同情者而驅逐出境。直到1834年,他被派任爲法國駐教皇轄下的奇維塔韋基亞城的領事,纔再度回到意大利。
司湯達從1817年開始發表作品。處女作是在意大利完成的,名爲《意大利繪畫史》。不久,他首次用司湯達這個筆名,發表了遊記《羅馬、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從1823年到1825年,他陸續發表了后來收在文論集《拉辛和莎士比亞》中的文章。此后,他轉入小說創作。1827年發表了《阿爾芒斯》,1829年發表了著名短篇《瓦尼娜·瓦尼尼》。他的代表作《紅與黑》於1829年動筆,1830年脫稿。1832年到1842年,是司湯達最困難的時期,經濟拮据,疾病纏身,環境惡劣。但也是他最重要的創作時期。他寫作了長篇小說《呂西安·婁萬》(又名《紅與白》),《巴馬修道院》,長篇自傳《亨利·勃呂拉傳》,還寫了十數篇短篇小說。在1842年3月23日司湯達逝世時,他手頭還有好幾部未完成的手稿。

Ocijenite ovu e-knjigu

Recite nam šta mislite.

Informacije o čitanju

Pametni telefoni i tableti
Instalirajte aplikaciju Google Play Knjige za Android i iPad/iPhone uređaje. Aplikacija se automatski sinhronizira s vašim računom i omogućava vam čitanje na mreži ili van nje gdje god da se nalazite.
Laptopi i računari
Audio knjige koje su kupljene na Google Playu možete slušati pomoću web preglednika na vašem računaru.
Elektronički čitači i ostali uređaji
Da čitate na e-ink uređajima kao što su Kobo e-čitači, morat ćete preuzeti fajl i prenijeti ga na uređaj. Pratite detaljne upute Centra za pomoć da prenesete fajlove na podržane e-čitač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