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亭: 舊俄文學大師大系-屠格涅夫

· 舊俄文學大師大系 Book 4 · 谷月社
5.0
1 review
Ebook
96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羅亭》是屠格涅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着手創作於1855年夏,於1856年發表於《現代人》雜誌的第一、第二期。其時正值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結局是俄國遭到慘敗。這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俄國軍事和經濟上的落后,也迫使人們去思考祖國的命運和前途,尋求能夠改造社會的力量並探索強國富民之路。
  圍繞俄國的前途問題,早在40年代就在主張全盤歐化的西歐派和強調保存國粹的斯拉夫派之間有過一場大論戰。而從40年代末到50年代,有關俄國前途的爭論主要在貴族自由派和革命民主派之間進行。前者表面上也贊成廢除農奴制,但希望由政府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其實質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及其統治地位;后者則主張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統治,消滅農奴制。從「不可救藥的西歐派」轉入自由派的屠格涅夫試圖對這些重大社會問題作出自己的回答,對貴族知識分子前一時期的活動進行客觀評價,並且探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他們如何發揮作用。這便是作家僅用50天時間創作《羅亭》的動因。
  羅亭身上集中了40年代俄國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優點和缺點,是這些人的一個典型。他受過良好教育,接受了當時哲學思想中最主要思潮的影響,有很高的美學修養;他信仰科學,關心重大社會問題,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並有爲理想而奮斗的決心;他熱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衆,能感染人、吸引人。但是他徒有過人的天賦和才智,卻不會正確將其運用、付諸鬥爭實踐,成爲「語言的巨人和行動的侏儒」。羅亭式人物的不幸在於脫離人民,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因而註定一事無成。屠格涅夫所塑造的羅亭這個人物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作家將自己同時代許多進步知識分子如巴枯寧、赫爾岑、格拉諾夫斯基等等的性格特徵都融合到了他的身上。就是羅亭所參加的波科爾斯基小組,也是以30年代莫斯科的文學哲學團體斯坦凱維奇小組爲原型的。所以高爾基曾說「羅亭既是巴枯寧、又是赫爾岑,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屠格涅夫本人」。由於取自現實內部的形象經過作家之手而成爲典型,羅亭這個人物纔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成爲俄國文學史上繼奧涅金、畢巧林以后又一個光彩照人的多餘人形象。

Ratings and reviews

5.0
1 review

About the author

伊·謝·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紀俄國傑出作家。他一生四十餘年的筆耕生涯中,創作了被譽為「藝術編年史」的六部長篇小說,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說、特寫、戲劇、抒情詩、敘事詩、散文詩等各種各樣體裁的作品,並撰寫了相當數量的文學評論、回憶錄、文學書簡等等,他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俄國文學的寶庫,為俄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作品也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如今已成了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