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70期 新刊號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Ebook
24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封面故事:
我的赤崁記
張良澤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資料館名譽館長

不管她的名稱叫「Provintia」(普羅民遮城),或叫「承天府署」,或叫「赤崁樓」(Sacoam、Zacam、Scakam);也不管她的原址在哪裡,日治時期大加整修,定名為「せっかんろう」(赤崁樓),便成了日、臺人共同弔古懷今的聖地。
那一年,年輕的浪漫詩人西川滿邂逅了臺南第二中學校畢業前夕的葉石濤;葉石濤導遊了赤崁樓,致使西川滿寫下了小說《赤崁記》。
那一年,斗六望族後裔、臺灣有數的藏書家鄭津梁先生伴遊了赤崁樓,致使西川滿寫出詩集《延平郡王の歌》。
那一年,臺灣第一位近代版畫家立石鐵臣先生背著油畫具來到臺南,在赤崁樓下,畫下名畫〈古都臺南(赤崁樓)〉。
1955年,16歲少年張良澤考進臺南師範,首次遊玩赤崁樓。登樓眺望街景,不知道從前安平可通海船到赤崁樓;樓下幾隻大石龜背負沉重的刻著滿、漢文的石碑,也不知道那是清皇嘉勉平定林爽文之亂的詩文。
南師的紅樓依舊,但學生宿舍被美軍轟炸之後的瓦礫荒蕪,學生都寄宿於日治時期的臺南第二女中校舍。少年張良澤深夜偷偷於餐廳點蠟燭刻鋼板,發行班刊《和風》雜誌。做夢也沒想到當年此校有一位國文教師新垣宏一先生,愛上臺南,寫了很多詩文,也是西川滿、立石鐵臣等文化人的東道主。
南師只許週末與週日自由外出。張少年除了逛中正路的書店之外,常常從中正路通過永福路走往赤崁樓。一甲子之後,才知道《赤崁記》的主人公走的是同一條路,而且才知道陳氏家廟與葉石濤及南師學長潘元石的舊居都在這附近。
那一年,張少年口袋空空,民族路的路邊攤仔噴出的香味,徒叫張少年感到肚子空空……。

(2017.08.06 記於麻豆)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