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 讀書共和國╱奇光出版
كتاب إلكتروني
320
صفحة

معلومات عن هذا الكتاب الإلكتروني

「為什麼我會記得這些、忘了那些?」
一趟對記憶、感受、大腦的深邃漫遊和精采探索,
理解大腦記憶是如何創造認知並決定我們的行為。

精神病學家以真實案例故事和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向我們揭示大腦的奧祕,
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記憶的認知。

  ◆都柏林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薇若妮卡.歐金的神經醫學權威之作。

  ◆《衛報》、《紐約時報》、《觀察家》、《星期日泰晤士報》一致好評力推!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作者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讚揚力薦:「讀來精采。作者用豐富的案例研究讓困難概念變得容易理解。心理輔導員、心理治療師、心靈導師和精神科醫生都該好好閱讀這本書。」

  ◆從精神醫學到神經科學的闡釋應用,旁及思覺失調症、產期憂鬱症、失智症、失憶症、腦瘤、厭食症、童年受虐等精神疾病的認識診治,深入探討記憶這個主題,以全新視角揭示複雜的人腦和記憶的運作。

  ◆作者筆法兼融科學性和文學性,引用真實的病患案例故事,充滿人性與諒解,文字優美,啟發人心;並援引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童話故事,如:普魯斯特的《追憶逝去時光》、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和《無名之人》、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觀看的方式》、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鏡中奇遇》、沙特的《嘔吐》、尼采的《善惡的彼岸》、亨利・伯格森(Henri Bergson)的《物質與記憶》,以及華卓斯基姊妹的《駭客任務》、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記憶拼圖》和《全面啟動》、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等,看她在精神病學領域所處理的問題;最後更擴及文化如何成為共同記憶載體並為我們所有人提供基本編碼的討論,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的認知。

  「『為什麼我會忘記事情?』如果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很熟悉,首先,你大可放心,因為記得自己會忘記就是一種記憶。接下來你需要想清楚,自己有沒有把事情登錄進記憶系統。如果你注意到引人關注的活動,就可以增加一直低下的皮質醇水平,改善登錄資訊。與其他研究小組一樣,我們發現練習會刺激喚醒,改善記憶功能,甚至可能使海馬迴生長。或者,你的海馬迴神經元因為有毒的壓力而被鎖在超速狀態。若是這種情況,放個陽光假期舒緩一下,可能是唯一的治療方法。」──本書作者 薇洛妮卡‧歐金

  為什麼記憶感覺如此真實?視覺如何觸發過往記憶?
  感覺與知覺又是如何與記憶產生關聯?為什麼地點對記憶很重要?
  我們如何藉著回憶再次體驗和感受?你記得的事是「真」還是「假」的?
  而當受到精神疾病干擾時,記憶的運作又是如何?
  不管你從哪裡開始尋找感受——也就是感覺、認知、情緒——的神經學解釋,終究會導向記憶。
  記憶把我們所知與所感結合在一起,並成為我們過濾當前意識與非意識感受的媒介。

  記憶擁有驅動我們的力量,是造就自我的過程
  是一絲酸楚,一陣湧上心頭的愛,一團糾結的失落感,一聲懊悔的長嘆,記憶擁有驅動我們的力量,通常在最出乎意料的時候出現。它是複雜神經運作發出的信號,是造就自我的過程:記憶過濾外在世界,提醒我們的行為並餵養我們的想像力。

  精神病學家以全新視角,揭示複雜的人腦和記憶的運作
  精神病學家暨精神科醫師薇洛妮卡・歐金,多年來觀察記憶和經驗如何交織在一起。在這趟豐富迷人的探索,她提問,為什麼記憶感覺如此真實?感覺與知覺又是如何與記憶產生關聯?為什麼地點對記憶很重要?你記得的事是「真」還是「假」?而當受到精神疾病干擾時,記憶的運作又是如何?歐金以精神疾病的混亂記憶揭示複雜的人腦,提供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來理解個人經驗。

  援引病患案例、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最新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大腦認知
  作者引用病患案例的真實故事,以及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童話故事對記憶的描摩。人類大腦是個極度難解的謎團,從出生、青春期、到老年各有面向,作者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的認知。這本書證明了嚴重精神病患的勇氣與煎熬,揭示他們的感覺經驗如何與我們的所知所感脫節。

作者簡介

薇洛妮卡‧歐金(Veronica O’Keane)

  都柏林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也是執業精神科醫生,在該領域擁有超過30年經驗。核心興趣是人類的經驗,以及大腦從此刻到下一刻在發生的事;為了了解自己,就需要了解在大腦發生的事以及記憶如何塑造你的大腦。發表過許多研究論文,主要探討情緒障礙和孕期憂鬱症,認為精神疾病是人類醫學最後一個需要科學啟蒙的主要領域。

譯者簡介

潘昱均

  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訊傳播系畢,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譯有《看!情緒幹的好事: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0年的良心告白──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自豪「不完美的我也是最好的自己」》、《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等。

تقييم هذا الكتاب الإلكتروني

أخبرنا ما هو رأيك.

معلومات القراءة

الهواتف الذكية والأجهزة اللوحية
ينبغي تثبيت تطبيق كتب Google Play لنظام التشغيل Android وiPad/iPhone. يعمل هذا التطبيق على إجراء مزامنة تلقائية مع حسابك ويتيح لك القراءة أثناء الاتصال بالإنترنت أو بلا اتصال بالإنترنت أينما كنت.
أجهزة الكمبيوتر المحمول وأجهزة الكمبيوتر
يمكنك الاستماع إلى الكتب المسموعة التي تم شراؤها على Google Play باستخدام متصفح الويب على جهاز الكمبيوتر.
أجهزة القراءة الإلكترونية والأجهزة الأخرى
للقراءة على أجهزة الحبر الإلكتروني، مثل أجهزة القارئ الإلكتروني Kobo، عليك تنزيل ملف ونقله إلى جهازك. يُرجى اتّباع التعليمات المفصّلة في مركز المساعدة لتتمكّن من نقل الملفات إلى أجهزة القارئ الإلكتروني المتوافق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