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性金融商品理論與實務

· 台灣金融研訓院
Ebook
467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回顧這波金融危機的形成與每逢春夏之交的腸病毒肆虐似乎有幾許相似之處。首先,腸病毒的流行有週期性,國際金融危機也是在一段期間之後就會爆發;第二,腸病毒流行期間人體會自然產生抗體,然後疫情會逐漸冷卻,直到病毒產生變種後又再掀起另一波疫情。回想亞洲金融風暴之後,許多東南亞國家的金融機構與企業幾乎難以重返國際資本市場籌資,因為放款者學到教訓後變更內部授信機制,將信用風險做更嚴格的控管;美國次級房貸危機也給評等機構與投資者帶來巨大省思,評等機構改變評價模式,投資人不再單憑評等機構的報告作為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依據。這些投資與授信政策的調整就像抗體的產生,遺憾的是病毒會產生變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也會躲在一些正常交易之後,直到我們心防鬆懈之後,再次發動攻擊,而造成損失。
 
眾所週知,對抗病毒沒有靈藥仙丹,只能靠自身抵抗力,下一波國際金融危機不知何時發生,但將再度試煉市場的應變能力,故當務之急便是增強金融危機抵抗力,第一步應從認識衍生性金融商品開始,包括其誕生背景、交易模式與評價方式,最後訂定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並有紀律的執行。「衍生性金融商品理論與實務」乙書正是瞭解該商品之最佳選擇,全書共計10章,內容涵蓋商品介紹;遠期市場、期貨市場、交換市場、選擇權市場之交易實務;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理論及風險管理、個案研討及相關法令規定,兼具理論及實用價值,為金融機構從事財務工程、金融交易、風險管理及投資部門相關人員、大專院校財金相關系所師生與對衍生性金融商品有興趣之投資大眾之極佳工具書。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