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哲學家:「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引領,前往一場智者與哲人的盛會

· 麥田
電子書
359
頁數

關於這本電子書

《論幸福》進階版

哲學家阿蘭「一堂堂精采又實用的哲學課程」

這本關於哲學「言談」的書中,飛翔著阿蘭所喜愛的哲學家幽靈,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史賓諾沙、盧梭、黑格爾、馬克思……

「屍體會腐化,想法卻能越過千古世紀。」——柏拉圖


★潘怡帆(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導讀

★楊凱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院長)專文推薦


【各界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列)

沈清楷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林正弘 台灣大學及東吳大學退休哲學教授

林靜君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洪偉 沃草烙哲學專案經理、哲學普及工作者

哲學新媒體|Philosophy Medium

楊植勝 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葉浩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蔡士瑋 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博士——聯合推薦


《論哲學家》共有107篇隨筆,

以「智性」、「行動」與「人」等三大主題,來集結阿蘭哲學書寫的文集。


這本出版於作者逝世後的遺作既是同為哲學家的米歇爾.亞歷山大(Michel Alexandre)對其精神導師的懷念,也是對阿蘭獨特的哲學教育方式的發揚。誠如作者對自己每則不超過兩頁的哲學隨筆的想法:「形上學等級的報章短文」,這本哲學小品的深度不表現在使人昏昏欲睡的艱澀之上,相反地,它像一堂堂精采又實用的哲學課程。


關於概念、懷疑、正義、神、激情等哲學性的深度議題,透過阿蘭故事性的寫作逐一寄生在不同哲學家的思想闡述上。他詼諧且富含寓意的書寫不僅是閱讀饗宴的邀請,也是對思考運動的邀請,並使讀者在闔上書頁的同時,以尋獲自我思想的方式而從阿蘭的論述中解放出來。這種積極的獨立思考是對阿蘭哲學的致敬,亦反映了他哲學教育的終極目的。

  

阿蘭的《論哲學家》是繼《論幸福》、《論教育》之後,在台灣出版的第三本哲學散文集。不同於前面兩本散文集,它沒有像『幸福』或『教育』那樣單一的主題,但是在每篇文章中,都會提及至少一位哲學家或一個哲學流派。各篇的文章都以『隨筆』的方式書寫;筆隨意走,未必有明確的主旨,因此不另訂標題,而是像《論語》的『學而』、『為政』、『八佾』等等篇名一樣的方式,以文章的第一句話作為它的標題。


讀者要注意的是,這些文章雖然只是隨筆,但是內容深度不亞於一般的哲學論文,卻能化為散文文字娓娓道來;讀者在閱讀阿蘭的文句時,必須平心靜氣、仔細咀嚼,才能消化吸收、融會貫通。這些散文隨筆表現了阿蘭深厚的哲學學養;對於像我這樣的哲學人而言,阿蘭的文字書寫饒富興味。

——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楊植勝


阿蘭分門別類地對於論域提出充滿靈光的短論提出充滿靈光的短論,在兩頁的篇幅裡對讀者關注的問題給予啟發性的觀點,?出有力的警句,並總是對於偏見與既有的陳套毫不留情地批判。……做為傑出的高中哲學教師,阿蘭一生的書寫都具有啟蒙的教育學意涵,「追隨笛卡兒,絕對不是想變得跟笛卡兒一樣。不是的;我還是我,正如他就是他。」然而,笛卡兒,或書中屢屢召喚而來的斯賓諾莎、柏拉圖或黑格爾等哲學家,總是意謂著各種獨立與原創思考的邀請,邀請讀者親身體驗思想的無比誘惑與魅力,並且因而能自己開始付諸行動!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 楊凱麟


《論哲學家》無疑地白熱化了阿蘭思想內部的終極衝突,強調實踐的哲學在此與形上思想對陣。當今人文科學的式微其實映照著此實用與理論之辯,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從未離前朝太遠。阿蘭是我們思想的同代人,在應當行動或思想之間反覆徘徊的地縛靈。而唯獨重新整頓這未曾癒合的悖論,我們或許才能跨入下一輪太平盛世。

——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 潘怡帆



出版社 麥田 (城邦)?

為這本電子書評分

請分享你的寶貴意見。

閱讀資訊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請安裝 Android 版iPad/iPhone 版「Google Play 圖書」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會自動與你的帳戶保持同步,讓你隨時隨地上網或離線閱讀。
手提電腦和電腦
你可以使用電腦的網絡瀏覽器聆聽在 Google Play 上購買的有聲書。
電子書閱讀器及其他裝置
如要在 Kobo 等電子墨水裝置上閱覽書籍,你需要下載檔案並傳輸到你的裝置。請按照說明中心的詳細指示,將檔案傳輸到支援的電子書閱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