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民主迷思: 人本教育札記367

·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Ebook
124
Pages

About this ebook

當您拿到這本札記時,大選正在火熱的階段。而在台灣,幾乎無論是哪次大選,您都會聽到──


「大家都一樣爛啦,選誰都沒差!」


「投票?不管投了誰,我還不是都得工作得過日子?」


「關心公共事務的都是覺青啦,沒事找事幹。」


民主社會最可貴的是,每個人都能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上述想法講到底卻是要告訴大家﹁ 怎麼選都一樣﹂,進一步就是「不要選也沒差」,甚至「別花力氣思考怎麼選」。這就否定了選擇、否定了思考,更否認了「決定自己的生活」之重大意義,因而從根本上否決了民主。


只消在網路上稍做搜尋,便能看到對這類想法的深入批判,我們就不再贅述。


然而,這類想法是怎麼形成的?


有人說,與家庭背景有關。在保守家庭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對民主無感。


有人說,與利益有關。選舉要是影響某人的既得利益,他自然會反選舉、反民主。


但很少聽人說,這與學校教育有關。


我們說的不是校內個別老師對學生大談保守思想,而是學校的制度、活動、課程在無形中傳達給學生的民主迷思。


比如,人們往往認為選幹部是讓學生練習成人世界的選舉;可是,選出來的幹部真能「向選民負責」嗎?


若不能,學生會學到什麼?


比如,越來越多學校會讓學生投票決定校內事務,但學生真能說了算嗎?若不能,學生會學到什麼?


比如,在「校園自治」大旗下,學生會、班聯會組織看似已普及,但學生真能藉此影響學校方針嗎?


若不能,學生又會學到什麼?


比如...


本期特企採訪了專研公民教育的師大公領系林佳範老師,以及實際投身民主運作的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為我們分析種種「比如」。


而在「比如」之外,想讓學生學習民主的大人們,可以怎麼做呢?我們邀來分屬國小、國中、高中階段的三位老師,請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


如果您也同意,民主是台灣生活的重要成分,也得在生活裡學習,那麼,請一起來想想學校──這個台灣孩子長時間生活的場域──給了孩子怎樣的民主示範!

About the author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