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 今年還是不算太平的一年。烏俄戰爭仍然持續、看不到盡頭,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黎巴嫩的衝突未歇, 紅海危機未解… 等, 每一件不只影響著當事國的內政, 蝴蝶效應向外擴散, 牽動了全球經濟發展和走向。
區域戰爭的外溢效應,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中國與歐美需求疲軟,美中貿易角力,將過去原本以「比較利益」為基礎的全球化製造分配, 轉向「去風險化」的產品供應鏈安全要求, 無怪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出「全球化已死」之語。
兩位任職於美國聯準會的經濟學家, 特別編撰「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eopolitical risk,GPR),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並成為主要國際金融機構,如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用來監測地緣政治局勢對經濟發展展望造成的風險。可見地緣政治已成為經濟觀察的重要項目之一。
政治穩定是發展經濟的基礎, 過往政治和商業兩個議題維持著一定距離;如今政治風險撲面而來,直接又暴力的左右著經濟,並打破全世界長年的市場運作和貿易秩序習慣,迫使大家在動盪中重新摸索新路,找回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