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與現代人的自由: 改變世界的經典--自由主義

· 改變世界的經典 Book 23 · 谷月社
Ebook
231
Pages

About this ebook

貢斯當在分析盧梭人民主權理論以及雅各賓專制、拿破崙獨裁時,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悖論:盧梭與大革命企圖摧毀所有舊觀念、舊制度,建立一套全新的制度,全新的法律,全新的道德。然則,他們整個理想的基礎卻是對舊制度的模仿。尤其是他們關於自由的討論打上了舊社會的深深印記。盧梭對斯巴達的制度推崇備至,法國大革命時期多少革命者嚮往古希臘的制度。著名的羅蘭夫人青年時期的最大遺憾是她未曾生在古希臘的城邦。這一悖論促使貢斯當探討盧梭以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理念與古代社會的關係,並提出關於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之比較的著名理論。

貢斯當曾在幾部著作中概述過關於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的區別。在1806年撰寫的《適用於所有代議制政府的政治原則》中,他便專章討論了這一區別。在1813年發表的《論僭主政治》中,他更明確寫道:「十八世紀末的人們提出的自由是從古代共和國那里借用而來的。」這種自由在於積极參與政治權力,而不是和平地享受個人獨立。然則,直到他在1819年關於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之比較的演講中,他關於古代自由與現代自由的觀點才最終形成。這次講演引起巨大的反響,對以后自由主義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About the author

貢斯當出身於瑞士洛桑一個法裔貴族家庭。先輩原是法國新教徒。南特敕令廢除後,爲躲避宗教迫害而逃到瑞士。貢斯當出生幾天後,母親便去世了。父親爲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他接受了不止一個家庭教師的培養,並從十四歲開始,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1782年就讀於德國的埃爾那根大學,1783年至1785年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讀書。貢斯當在愛丁堡大學時期,正是蘇格蘭啓蒙運動達到高潮的時期。貢斯當受到亞當·斯密(1723—1790)、亞當·佛格森等著名蘇格蘭啓蒙思想家的影響。他在蘇格蘭所受的教育奠定了他自由主義思想的基礎,也奠定了他對英國文化與政治制度終生不渝的推崇,孟德斯鳩和貢斯當是法國思想家中難得的兩個在思想氣質上偏向英美思想的人。
離開蘇格蘭後,貢斯當行蹤不定地居住在巴黎、洛桑、布魯塞爾和布斯威克。他曾在1785年至1787年期間會見過法國著名哲學家孔多塞(1743—1794),並自稱是孔多塞的弟子。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開始寫作他生平最重要的理論著作《論宗教》。這部著作斷斷續續寫了一生,直到三十年後才完成。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對歐洲思想界與政治界產生了巨大的震動,也對貢斯當的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貢斯當一生的理論活動都是對法國大革命的不斷反思。儘管貢斯當在這一時期尚未發展出關於法國大革命的的系統理論,但他後來對大革命的許多認識都已在這個時期初見端倪。像當時許多自由主義者一樣,他對革命前的舊制度表現出強烈的敵意與輕蔑。他痛恨舊制度的政治迫害與宗教迫害。他認爲“舊制度是一個腐敗。專斷與軟弱的混合體”,推翻這種制度是完全合理的。“他熱情謳歌大革命的最初階段,對大革命後期的雅各賓專政表現出無比憎惡。他在後來寫道:“革命一般有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人們一致希望推翻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制度;在第二階段,運動被人爲地繼續,它已經不再是自然的了,它的目標是試圖摧毀所有與少數人倡導的制度相反的東西。如果說理性的人們可以將革命中止在第一階段,成功的機會就會是巨大的。這樣的革命是短暫的、令人高興的、是流血最少的。”英國革命與美國革命便屬於這種類型。法國大革命在1791年以前處於第一階段。遺憾的是,法國人未能適可而止,他們試圖摧毀一切舊制度,建立一個全新的制度。結果導致雅各賓獨裁那樣災難性的後果。
儘管貢斯當對法國大革命有所評價,但嚴格地說,在1895年以前,他只是大革命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改變這一狀況的契機是他與斯塔爾夫人的關係。斯塔爾夫人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政治家內克的女兒,出色的自由主義政治活動家、文學家。貢斯當於1794年在瑞士結識了斯塔爾夫人,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充滿感情風暴的浪漫關係。這一關係對貢斯當一生有深刻影響。斯塔爾夫人不僅幫助了他的政治活動,影響了他的政治觀念,而且也激發了他的文學激情。貢斯當的著名小說《阿道爾夫》在很大程度上是描述他與斯塔爾夫人關係的自傳性作品。1795年,貢斯當隨斯塔爾夫人來到巴黎後,立即卷人法國的政治生活。他是斯塔爾夫人沙龍裏的中堅人物,該沙龍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都有巨大的影響。他與斯塔爾夫人一道,極力維護熱月黨人的統治,抨擊反革命的保王黨人以及雅各賓派從左右兩方面對溫和政權的威脅。從1796年開始,貢斯當相繼發表了一系列政治論著。其中最重要者當屬《論當前法國==的力量和贊同它的必要性》(1796)。在這部論著中,他極力鼓吹“結束革命”。他寫道,“我強烈希望結束這場革命,因爲繼續革命會傷害自由。這也是爲什麼我極力主張加強我們的共和國的原因。人類命運中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事業都與共和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拿破崙執政初期,貢斯當對拿破崙寄予很大希望,把他看做保衛共和國與革命成果的人物。在這一時期,貢斯當被任命爲立法院的委員。然而,隨着拿破崙曰益拋棄自由主義的外衣,走向專制獨裁的道路,貢斯當變成了拿破崙的反對派。他從自由主義的立場出發抨擊拿破崙的獨裁,被歐洲各種反對拿破崙的力量視爲英雄。1802年,他被拿破崙趕出立法院。1803年,斯塔爾夫人也被拿破崙勒令離開巴黎。他們兩人被迫離開巴黎,開始過流亡的生活。
在流亡期間,貢斯當以巨大的熱情投人寫作。1806年,他完成了一部系統討論政治問題的著作的初稿。這部初稿後來發展爲《適用於所有代議制==的政治原則》,於1815年發表。1806年,他寫作了著名小說《阿道爾夫》。1807年,他翻譯了席勒的劇本《華倫斯坦》。1813年,在拿破崙政權垮臺前夕,他出版了抨擊拿破崙的兩個小冊子:《論征服的精神》與《論僭主政治》。
1814年,貢斯當隨着波旁王朝的復辟回到巴黎,成爲一個很有影響的政治人物。他贊成復辟,併爲爭取建立君主立憲制而努力。1815年拿破崙百曰政變時,他先出逃,然後又應拿破崙的邀請擔任議員,爲拿破崙草擬了一部憲法,並於1815年最終發表了《適用於所有代議制==的政治原則》。
拿破崙在滑鐵盧被最終擊敗後,波旁王朝再度復辟,法國政治走向反動。正像貢斯當描述的那樣,法國政治由一批極端的保皇黨人控制。在會議中,人們看到的僅僅是“外省貴族的傲慢,王室貴族的無知以及追名逐利者的貪婪”。波旁王朝政權的目標是“逐步剝奪法國民族在1789年爭來並於1814年得到進一步保障的所有權利”。面對波旁王朝的反動,貢斯當再次扮演了反對派的角色。從1815年至1830年逝世,他一直是法國自由派的領袖人物。他曾當選爲議員,利用議會講壇抨擊波旁王朝的反動政策。他創辦雜誌,發表文章與小冊子,闡述自由派的主張。他到處發表演講,其中最重要者爲1819年的演講“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之比較”。這次演講被視爲自由主義的政治宣言,貢斯當在自由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與這篇演講關係頗大。
貢斯當在有生之年親眼看到了波旁王朝的覆滅。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後,他以多病之軀參加了革命。他爲路易-菲力浦的上臺作了巨大的努力,並與基佐一道起草了宣佈路易-菲力浦爲國王的《告人民書》。路易-菲力浦給他的回報是任命他爲國務會議中一個部門的主席,並贈給他20萬法郎以償還賭債。1830年11月,貢斯當逝世。法國爲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