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就是階級戰:日益惡化的階級不平等,如何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引發國際衝突

· 麥田
5.0
2 reviews
Ebook
173
Pages

About this ebook

★ 榮獲2021年蓋爾伯獎(Lionel Gelber Prize)★

貿易戰的問題根源不是地緣政治,也絕非國家體制之爭

各國內部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才是加劇各國貿易失衡的病灶!


貿易戰常被認為是國與國之間無法避免的衝突,必須爭奪你死我活,因為各國的國家利益必定無法調節。然而,本書兩位作者挑戰主流國際貿易的論點,直指「貿易戰」背後掩蓋著過去三十年來日益不平等的階級戰——貿易衝突其實是各個國家內部政治決策所產生的非預期後果,被犧牲的往往是各地的一般勞工與退休者,富豪與權貴階級則因此受惠。本書除了提供重要觀點,以供了解方興未艾的全球貿易戰,也為美國與其它貿易順差國提供改善建言。


【重磅推薦序】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

〈左派觀點的美中貿易戰分析〉

孔誥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偉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

〈理解全球金融危機與美中衝突的新視角〉


【專文導讀】

黎 班|美中貿易與政治觀察家、《端傳媒》特約評論

〈貿易戰=階級戰?國際金融觀點的特殊性與不足〉


【眾聲推薦】

李 淳|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閻紀宇|《風傳媒》副總編輯



本書顛覆一般人的認知,作者直指「國家舉債」與「貿易赤字」並非問題,重點在於投機的無用投資與「不健康的貿易失衡」,在在加劇了全球各地的階級不平等:


• 在中國,由於信用氾濫導致過度投資,大而無當的投資建設在各地拔地而起,將民眾的財富移轉給大型製造商、開發商以及省級與地方政府。然而遭遇金融危機或發展瓶頸時,中國政府雖必須維持政權,卻不願執行合理的財富再分配政策,反而試圖透過貿易順差與金融外流,將中國經濟模型的成本轉嫁給世界其他經濟體。


• 在德國,經由幫高薪資所得者減稅、過低的遺產稅,以及縮減社會津貼等政策,國民所得從勞工手中被轉移給資本所有權人,造成德國民眾的購買力轉移到權貴家庭和他們控制的企業,因此無力吸收國內生產的所有商品與勞務。而二〇〇八年後,沉溺於追求零財政赤字(黑零)的德國政府,更是大幅削減基礎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


• 在美國,美元的優勢,意味著美國人吸收來自世界各地多數的超額資本流入與超額製造品,也造成了房市債務泡沫與工廠外移。這些結果不合理地由一般美國大眾所吸收,且因許多美國權貴階級受惠於此,讓整個體系更加穩固。

 

美國長期以來承受的貿易逆差,造成一般美國大眾確實承擔了許多的經濟苦果與社會問題。然而這並非因為生活在貿易順差國中的德國人和中國人特別邪惡,一個國家不是非得透過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才能實現繁榮。追根究柢,這些問題導因於美國金融家和中國、德國工業家的利益相得益彰,透過國家政策與權貴階級的共謀,一般民眾的所得被大規模移轉到富豪以及他們控制的企業手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休戚與共的世界,這已是老生常談。但書中提到加速且升級的全球貿易活動與金融體系,將世界上幾乎每一個人聯繫在一起,而各國內部愈來愈嚴重的不平等,在加乘作用下加劇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衝突,仍然是現在進行式。這些問題時至今日讓你我感同身受,同時也依舊令人怵目驚心,包括某國高到令人無力負荷的房價、債務危機、失業問題與污染,經常可循線探究到另一個國家——中國政府迫害工會發起人,並提供廉價的銀行貸款給房地產開發商,導致遠在天邊的美國製造業勞工失去工作;德國企業為因應德國政府縮減福利支出而削減工資的決策,卻使得西班牙發生房市泡沫……放眼世界各地,一般平民百姓的購買力都因此遭到剝奪。但人們卻在本國至上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的哄騙下,錯將問題源頭導向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必定會相互牴觸,而非追究各國內部不同經濟階級之間的衝突。


以更大的歷史格局來看,我們必須有所警覺:現今一切均顯示一九三〇年代的歷史有重演之虞——當時國際經濟與金融秩序的瓦解,撼動民主的根基,更助長致命的民族主義,結果迎來了戰爭、革命與種族滅絕。為此,我們必須辨識問題根源,及時針對病灶對症下藥,才有可能避免重蹈人類社會的覆轍。



「(本書)結合政治與經濟分析,同時敏銳地切入歷史,強調犧牲勞工而優惠富人的國內政策,不但是國內紛爭的根源,更使國際衝突不斷。」

(二〇二一年蓋爾伯獎獲獎評語)



■ 獲獎推薦 ----------------------------------------------

★ 榮獲2021年蓋爾伯獎(Lionel Gelber Prize)

★ 入圍2020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最佳商業書籍

★《策略+商業》(Strategy + Business)最佳商業書

★ 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亞當‧圖澤(Adam Tooze)等重要經濟學者一致推薦


■ 必讀原因 ----------------------------------------------

★ 清楚概述貿易的整體基礎理論、根本性變化以及與跨國金融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 爬梳美、中、德三國財政政策的歷史,發掘國際貿易失衡的關鍵!

★ 以更大的視野綜觀國際貿易局勢,才能啟發了解自身在國際貿易的位置。

 

■ 國外讚譽 ----------------------------------------------

★ 所有關心全球經濟的人必讀。書中精彩論述一國之內攀升的不平等,特別是在中國與德國,如何危害到我們的經濟。

——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全球化矛盾》作者


★ 這是一本必讀著作,由兩位敏銳的國際經濟評論家所寫。作者對於一個國家內的不平等,如何與國際衝突連結起來,進行扎實的分析,並為全球化危機提供解答。

——亞當‧圖澤(Adam Tooze),《崩盤》作者


★ 重要之書。

——馬汀‧沃爾夫(Martin Wolf)資深英國經濟記者,《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 對問題核心提出了深刻的論證。

——《經濟學人》(Economist)


★ 作者們將貨幣、財政與社會相關政策嚴密聯結起來,並且針對什麼是正確的抉擇、何處出了問題提出重要觀點……對於歷史上貿易和金融的洞見值得一讀!

——喬治‧梅隆(George Melloan),《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 簡潔有力的論述與廣博翔實的紀錄。

——安德魯.埃爾羅德(Andrew Yamakawa Elrod),《新勞動論壇期刊》(New Labor Forum)


★ 博學、原創且具有啟發性的著作,解釋了全球經濟失衡已成為無數金融危機的根源。

——埃內斯托‧塞迪略‧龐塞‧德‧列昂(Ernesto Zedillo Ponce de León),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墨西哥總統


★ 作者宏大的敘事連結了收入不平等、地緣政治、貿易、金融和甚至環境議題。

——麥克西米蘭‧凱恩芬特(Maximilian Kärnfelt),德國智庫Merics《簡報中國電子報》(China Briefing Newsletter)


★ 在這僅數百頁的篇幅中,作者針對激烈政治和全球經濟不平衡之間的交錯影響,做出廣泛有力的論證。

——萊恩・艾文(Ryan Avent),《二十一世紀工作論》作者,《策略+商業》 (Strategy + Business)

Ratings and reviews

5.0
2 reviews
Leung Kevin
March 12, 2022
簡單明瞭
Did you find this helpful?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