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修訂版): 揭秘兒童大腦發展規律,用腦科學遊戲讓孩子學習有效率,養成好品格和生活好習慣

· 商周
Ebook
85
Pages

About this ebook

或許孩子不是不專心,只是他專注的點,不是親師要的。

與其擔憂焦慮孩子注意力有問題,不如從日常生活教養方式去調整。

3大注意力系統 ╳ 6點提升準則

11款互動遊戲 ╳ N種創意變化

活用心理學,全方位提升孩子注意力!

孩子的狀況層出不窮,爸爸媽媽心裡一堆問號:

為什麼上課不專心?

為什麼寫功課慢吞吞?

為什麼做事情拖拖拉拉?

為什麼收拾東西丟三落四?

為什麼晚上老是磨蹭不睡覺?

為什麼連玩玩具也只有三分鐘熱度?

……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些全都是「注意力」問題!

孩子的大腦中到底藏著什麼奧秘?怎麼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致力將心理學落實於生活,每天和家中二寶鬥智鬥勇的科學奶爸,

將研究課題結合自家的教養觀察,透過案例故事和親子互動小遊戲,

幫助家長懂得孩子心理,了解注意力運作機制,輕鬆掌握孩子注意力發育關鍵,

從遊戲中戒掉壞習慣,玩出專注,玩出自信,玩出能收能放「最好的注意力」!

〔關於本書〕

很多人都以為持續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最好的表現。

但實際科學研究發現,我們在專注後,會有一段時間是沒辦法專注的。

生活中就該有收有放,因為在一個持續緊繃的狀態,表現不會是最好的。

本書作者黃揚名任教於輔大心理學系,他從博士班研究主題「注意力的運作機制」,深刻感受到注意力的重要性。他說:「注意力主宰著我們的人生。」對於學習,或是人際關係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知道自己有所侷限,才能思考怎麼調整:面對能夠透過訓練改善的,就想辦法做訓練;而那些沒辦法改善的,就想要用什麼補救措施。

家有大小二寶,將心理學實際應用於教養,採用科學方法育兒的黃教授,在這本書中,不僅幫助我們認識注意力是什麼,更重要是告訴大家可以用哪些方式來提升注意力的運作,分享科學奶爸與孩子互動過程的點點滴滴,從怎麼分析孩子的問題在哪,到要怎麼對症下藥。

書裡面所介紹各款遊戲,依難易程度分有初級版、進階版、變形版、挑戰版等不同玩法,穿插有情境漫畫及遊戲圖解,並以雷達圖標示該款遊戲可幫助提升能力(注意力、警覺力、創造力、記憶力、語言或數理能力等),寓教於樂,方便家長跟家中大小孩、小小孩因時因地做各種不同的變化。

〔專家口碑〕

這本書和一般注意力或者育兒書籍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理論與實踐並重。我覺得揚名老師的可貴之處,就是能夠把複雜的理論,解釋得很清楚,並且以很淺白的方式告訴爸爸媽媽,要如何來協助孩子變得更好。——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在百家爭鳴的教養觀念裡,幸好有揚名老師既科學又能落實於生活的育兒觀點替我們解惑。——曾心怡(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 臨床心理師)

|專文推薦|

林瑜一   前新北市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研究員

高雅雪   媽媽互助社群「小村子」創辦人

魏坤琳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好評推薦|

Samantha 四千金媽媽

曲智鑛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邱淑惠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曾心怡   婦女心理專家 / 臨床心理師

葉怡玉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鄭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暨共同創辦人

蘇偉馨   諾瓦中小學暨幼兒園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序)

About the author

黃揚名

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喜歡分享心理學,希望更多人可以因為心理學而受惠。以教育為志業,當廣播主持人是夢想,會出書是有點意料之外的事。陸續出版了《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讓孩子這樣愛上學習》、《不焦慮的心理課》、《開啟高效人生的心理課》、《午夜時分的心理課》、《你們就是不懂我!》等書。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