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僅是一部理論彙編,更是一套跨領域的操作指南,適合關注行為經濟、行銷策略、投資理財與政策設計的人士閱讀。
透過心理學的視角,讀者將能更理性地應對複雜的市場環境,並設計出符合人性思維的有效策略。
本書全面探討心理學如何融入經濟學與實際決策過程,為讀者提供理解人類非理性行為的完整框架。傳統經濟學以理性人假設為基礎,認為人們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但實際上,人類的選擇深受情緒、偏差與社會影響。本書正是為了解決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提出以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為基礎的實務應用。
全書從心理學與經濟行為的交會出發,逐步引領讀者理解「理性經濟人」假設的侷限,並介紹前景理論、心理帳戶、即時滿足偏好等核心理論。透過生動的案例,揭示為何投資者常因損失厭惡而過早賣出股票、消費者因錨定效應而受定價策略影響,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利用預設選項或小額誘因提升公共政策遵循率。
在消費者行為方面,書中詳細說明情緒、習慣、社會影響與決策負荷如何影響購買選擇,並延伸至心理定價策略、限時優惠、忠誠計畫與購物體驗設計。對企業而言,理解消費者心理能有效提升行銷轉化與品牌黏著度。
在投資理財章節,作者分析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從眾效應、短期偏好等偏差,並提出實務解決方案,如自動化投資、定期定額、資產分層管理與情緒紀錄方法,協助投資人抵抗市場波動與情緒干擾。
本書亦將心理學應用拓展至企業決策與策略設計,探討管理階層如何避免群體思維、過度自信與確認偏誤,並結合行為經濟學原理優化產品設計、內部激勵與市場策略。
在公共政策層面,作者展示如何透過 行為干預(Nudge)、社會認同與損失厭惡設計,提高政策遵循率與社會效益,並舉例退休金制度、健康促進、節能環保等。這些內容顯示心理學不僅影響個體決策,也能成為提升社會福祉的重要工具。
隨著科技進步,本書亦關注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如何與心理學結合,提供個性化決策建議與沉浸式模擬,協助企業與政府提升效率。作者同時提醒需正視數據隱私、技術依賴與心理干預倫理的挑戰,避免過度操控或侵害自主權。
最後,書中提出整合框架,將消費者、投資者、企業與政策制定者的心理納入同一系統思考,並透過案例與操作指南,幫助讀者將理論轉化為日常可行行動。這些包括:建立心理帳戶、自動化理財工具、設計決策架構、實施即時反饋,以及跨部門決策流程。
《心理學與經濟行為的應用:從消費者決策到公共政策的跨領域實務指南》是一部橫跨心理學、經濟學、行銷學、管理學與政策設計的綜合理論與操作工具書。它不僅是研究者與學生的學術參考,更是企業領導人、投資者、政策制定者與一般讀者提升決策品質的必讀作品。
透過閱讀本書,讀者將學會如何辨識心理偏差、避免非理性決策,並運用心理學工具設計更有效率、更具人性化的經濟與社會方案。無論是面對投資市場的波動、企業的競爭壓力,還是社會政策的推廣挑戰,本書皆能提供具體可行的解方,使讀者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找到平衡,進而提升決策的穩健性與長期效益。
作者簡介 龍仁揮
龍仁揮 長期對於心理學與經濟學各方面都有興趣。
他曾赴美國留學多年,接受完整的行為科學與應用經濟訓練。
憑藉跨文化學習與研究經驗,他能將西方行為經濟學理論與東方社會文化特質結合,提出兼具國際視野與在地實踐的見解。
其作品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幫助讀者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具體行動策略。
關鍵詞 :
行為經濟,消費心理,投資理財,前景理論,心理帳戶,行為偏差,市場策略,公共政策,大數據,行為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