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韌性供應鏈全球區域製造中心市調報告系列-中歐四國篇》全球供應鏈再平衡 立足中歐、決勝歐洲

· 外貿協會(UDN)
Ebook
13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 2020年又碰上COVID-19疫情大爆發,造成轉單、停工斷鍊、生產基地回流等現象,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布局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為因應此一浪潮,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支持下,外貿協會於2021年出版《供應鏈重組的領航地圖》一書,提出韌性供應鏈八大區域製造中心的構思,為臺灣第一本針對供應鏈重組議題所進行的調查評估與策略專書。又為持續協助臺灣企業疫後布局,外貿協會進一步規劃一系列韌性供應鏈全球區域製造中心的市場調查,針對四大區域市場/製造中心,包括:美國、歐洲、東協及南亞,聚焦重點市場進行深度探討。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2021年美國仍穩居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寶座,除了1.2兆美元基建法案的通過將帶來龐大政府採購商機,臺美雙方於半導體、5G、電動車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亦將推升臺美供應鏈的緊密關係。而疫後復甦、通膨危機、重建本土中小企業政策等亦將對美國經濟成長有重大影響,是想要打入美國市場絕對不可忽視的議題。


位居歐洲中心位置的中歐四國─波蘭、捷克、匈牙利及斯洛伐克,又稱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Group,簡稱V4),憑藉蓬勃的製造業,V4已成為進入歐洲的的重要樞紐。自2004年起,中歐四國陸續加入歐盟,憑藉較高教育程度的勞動力、鄰近西歐的地理位置、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穩定的商業環境與完善的基礎建設等,成功吸引外資目光,使得中歐地區成為歐洲供應鏈重要的一環,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而東協將在2030年成為繼歐盟、中國大陸及美國之後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且人口規模將增至7.2億,成為外銷與內需兼具、內外皆美的製造基地與龐大市場。近幾年因中國大陸生產成本高漲,許多國際企業逐步將產能自中國大陸外移到東協,促使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成為供應鏈重組浪潮中的熱點。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