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介紹
思想
絕對的精神自由,是莊子的追求。關於此點,與俄羅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由意志是相通的,可見世間道理均相通。
思想淵源
世以「老莊」並稱,莊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當然莊子的思想是承繼於老子的。相同點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觀點中,莊子說「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還有就是無為、反對戰爭等觀點。在養生觀點上,雖然老莊都談養生,但莊子更為重視, 《讓王》中有「兩臂重於天下」。
但老莊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法家的韓非援引《老子》。而莊子拋棄了法家援引老子思想中講權術的一面。章太炎的《論諸子學》中有「其術似與老子相同,其心乃於老子絕異。故《天下篇》歷敘諸家,己與關尹、老聃裂分為二。其褒之以『至極』,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說,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為二者,不欲以老子之權術自污也。」
處世哲學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須曠達處之泰然,如「游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內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則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中與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內篇·德充符》)。對於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的,「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所以莊子不願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饑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自由。
與佛教相類似的,莊子也認為人生有悲的一面。《齊物論》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莊子認為如果能做到「齊物」,那麼他便能達到「逍遙」的境界。這是莊子哲學中另一個重要概念,這是個體精神解放的境界,即無矛盾地生存於世界之中。莊子並不否認矛盾,只是強調主觀上對矛盾的擺脫。莊子用「無為」來解釋這一術語,與老子不同,這裏「無為」是指心靈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這種狀態,也被稱為「無待」,意為沒有相對的東西。這時,人們拋棄了功名利祿的追求慾望,「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這句被普遍認為《逍遙遊》一篇主旨,同時也是《莊子》一書的主旨。這是一種心與「道」合一的境界。
莊子認為一般人很虛偽,「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他批評儒家「以仁義攖人之心」,這樣會導致「天下脊脊大亂」。而君主的專制統治和對知識的愛好,只會使人心更加敗壞,「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阫。」
流沙河認為,莊子的為人主要有四點,「一曰立場,站在環中。二曰方法,信奉無為。三曰理想,追慕澤稚。四曰修養,緊守心齋。」所謂環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場。《內篇·齊物論》中有「得其環中,以應無窮」,《雜篇·則陽》中有「得其環中以隨成」。無為在《莊子》中經常出現,莊子認為無論治國還是做人,都要無為。但無為頗難解釋,流沙河認為是「偽」或是「人為」的意思。「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所謂心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種種雜念。
哲學思想
莊子的哲學思想大體可歸納為以道為實體的本體論、「萬物齊一」的相對主義認識論,並由此引發出其獨有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和相對主義詭辯傾向。這種本於自然的人性論與倫理觀,為後世的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可能性。莊子的哲學提倡破除「肉身我」與「認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審美態度,於事於物不著痕跡。
在莊子哲學中,「道」是宇宙的本體,是一個無限的概念。由「道」而產生了天地萬物,「道」本身是萬物之源。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人如果得 「道」,即獲得了無限和自由。
莊子「道通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的哲學思想在把宇宙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這一點上是相同的。這種看法比起牛頓把宇宙看成像彈球撞擊那樣的機械論思想,顯然是更近於二十世紀的科學。
本書特色
本書含莊子各篇篇解、莊子各篇章原文及白話譯文,部分篇章並有詳細注釋。
本書採用電子書獨有目錄結構,讀者可以迅速找到各篇章的原文、注釋及白話翻譯,使莊子這一部經典古籍更貼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莊子生平
司馬遷《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
根據以上記載,莊子名周。《知北游》中說「周、遍、咸,
莊子是戰國時期蒙(今屬安徽蒙城)人也,曾任漆園史。
莊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認為是前369年—前286年。
莊子屬道家,從《莊子》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
莊子除做過漆園吏以外,沒有做過其它官。據《外篇·秋水》記載,
對於莊子的行為,有些人認為這是真正的逍遙,
莊子還被認為是最早的無政府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