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有教室: 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

· 遠流出版
Ebook
288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強調終身學習的今日,學校與社區的關係,已經從以往各自封閉的獨立個體,轉化為合作互助的伙伴關係。在彼此偕同互助的過程中,教師會感受到學校與社區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願意去深化與社區的情感連結;並透過社區資源的運用,將教學的場域由學校擴展至社區,讓課程及教學與豐富的社區資源相結合,使孩子在自己居住生長的地方,透過潛移默化的學習,分享經驗、交會心靈、轉化能量、創造成長,進而營造社區永續發展的潛在機制。
 
  透過學校和社區的密切互動,社區的生命與活力將獲得正向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也能夠緊密結合,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將會相互交融,真正達到「學校社區一家親」的境界;因此獨具在地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將踏實而順利地被建構,展現其多元而充實的內涵與風貌。
 
  本書是台北縣萬里國中與金山國小實施「社區有教室」活動的理論根據及努力成果。從中可以看到「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真實寫照,亦即「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精神的具體落實。

About the author


關於「社區有教室」研發小組這群人──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言:「一切藝術莫不植根於本土,與自己的同胞共哀榮。」
 
  一本書的出版,就好比一件藝術作品的完成。作品自身已經承載其之所以成為作品的因緣,同時,也給出了作者可以言說、以及無法言說的意義底蘊。所以,當作品完成之際,也正是作者退居幕後、隱身沈默的開始。
 
  成長自澎湖海島、似海洋般蔚藍的陳浙雲督學,總是如此這般的認真與投入,她是「社區有教室」理念最佳的詮釋者與課程行動者。自幼生長在後山台東,具有原住民血統的中湖國小趙家誌校長,向來以一顆遠距離的心,靜觀整個課程的發展與實施。永遠以金山人為榮,時時刻刻關懷金山之未來前景的金山國小郭照燕主任,經常以一雙深情的雙眼,注視著每一位學童的心。來自遙遠南方嘉義的金山國小陳烘玉校長,不時地穿梭於學校、教師、家長與社區人士之間,一心想為社區孩子打造一間間豐富、精緻且多元的社區教室而努力。家住台北內湖、充滿教育理想的金山國小周遠祈組長,經常以「第三隻眼」掃描、記錄所有活動的進行與變化。深具地理學專業素養的萬里國中劉台光主任,經常以一種高貴的姿態,俯瞰「社區有教室」的點點滴滴,並適時予以必要的支援與關切。總是以慈濟志工的精神經營教育的前萬里國中張經昆校長,是「社區總體營造」與「九年一貫課程」最佳的統整者與行動者;他是「社區有教室」之推動與進展的關鍵人物。成長於中台灣農村,生性寡言幽默、樸素自然的萬里國中林民程組長,是「社區有教室」的靈魂人物,更是本書主要執筆者之一;日前他遠赴英國倫敦留學深造教育政策,本書是他離開故鄉前留給台灣的最佳禮物。來自南台灣屏東的余安邦教授,則是「社區有教室」的促動者與催生者;他認為:學校課程若脫離本土文化,終將枯萎死亡;他也深信:如果你不知道你從哪裡來,你將不知道你自己的潛力在哪裡。
 
  「社區有教室」是台灣教育生命的原鄉。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