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林業48卷2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Ebook
9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2021年9月,在歷經3年多的交流討論後,TBIA(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在六個機關合作協議的簽署下正式成立,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的整合應用與發展邁向下一個里程碑。〈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成立與展望〉一文介紹名稱及Logo的意涵,說明各成員如何透過「夥伴關係」的模式,將生物多樣性資料的開放、資料庫的串連、合作平臺的構築、技術的交流以及對保育決策的支持,成為各單位共同努力的願景與目標。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行動倡議」的行動與落實〉作者群為各機關參與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 TABIA的核心成員,這群年輕人透過多次交流會議,對未來生物多樣性資訊的開放與應用推廣,提出具體六大策略以及75項行動規劃。本文藉由知名插畫家PAPARAYA的動漫插畫,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元素,逐一闡釋每一策略的意涵,讓未來的願景與理想透過圖像深植於讀者心中。

從我國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的創立開始,中央研究院所設置的TaiBIF擔負著臺灣與國際生物多樣性資訊連結節點的角色。TaiBIF積極推動資料的開放與串聯,已成為亞洲第二大的開放資料平臺。〈生物多樣性資料整合的共同願景—從TaiBIF平臺到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一文說明開放資料代表的意涵與臺灣推動現況,期許未來能透過跨部會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的成立,建構國內去中心化、一站式的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擴大生物多樣性資訊的價值與應用。

GBIF成立迄今,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和機構成員參與,為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的開放與整合應用作出相當貢獻。〈國內外生物多樣性資訊推動發展案例分享〉簡要地介紹澳洲ALA、芬蘭FinBIF及瑞典SBDI在推動生物多樣性資料基礎(Biodiversity Data Infrastructures)工作上的作法與經驗,並對於未來TBIA在資訊工具、資料流及管理模式等三個面向的發展,提出可行的建言,值得一讀。

延續上一期【國家地質公園】專輯文章,本期【專題】收錄〈地質公園做為學習型地景〉及〈臺灣地質公園的永續地景旅遊〉為延伸報導。前文試圖建構地質公園做為學習型地景,提供學生環境與科學教育的學習基地,此文從學習做為存在的意義理論化著手,試圖將日本下北地質公園的經驗,提供正式教育與環境教育的地質公園本質,並建議納入臺灣正式教育議程;後者介紹地質公園推動的四大核心價值之一「地景旅遊」推動情形。我國目前劃設的9座地質公園,已提供至少77種旅遊行程,本文檢視現有遊程後,進一步提出未來推動建議,以促進地景旅遊與永續發展目標相互結合。

在不同的森林經營目的下,應可存在不同之造林方式,〈森林復育的替代性恢復技術〉介紹幾種目前國內林業學者尚無介紹與發展的森林復育方法,值得造林工作者及相關研究學者參考。

本期【放眼天下】收錄〈世界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政策發展趨勢〉,文中介紹世界各國如何在近年環境意識的發展下,認識森林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密切相關,進而透過政策組合架構,從國家層級來嵌合人類與森林生態系統之間的互動。另收錄〈國外怎麼砍樹—日本森林伐採制度之介紹〉一文,介紹日本森林伐採制度在私有林、國有林及保安林的伐採規範,說明日本私有林砍伐遵照森林經營計畫,國有林部分則介紹樹木伐採全制度及保安林伐採的許可規範等,可供政府部門未來在擬訂伐採收穫政策及伐採申請許可規範上的借鏡。

治本於林專欄刊載〈森林環境教育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氣候變遷下的永續森林經營〉一文,論述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壓力下,校園及社會教育體系應如何透過森林環境教育,重建人與自然之間的的永續關係。森土不二專欄〈玉東卡本特—以「國產材」培育「國產才」〉一文,介紹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與王嘉納老師合作「木創玉東技藝教育推廣」,期透過技術傳承,培養花蓮在地木製品與家具製作專業人才,設計製作國產材木工與家具產品,串起花蓮國產材微型產業鏈,培育花東青年一技之長,讓木香根留故鄉。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