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練習:唯有學會告別,人生才能繼續(全新修訂版)

· 心靈療癒 Book 6 · 三應股份有限公司
Ebook
224
Pages

About this ebook

《告別練習》(全新修訂版)

一本遺囑聖典,一本愛的禮物


不要只做生涯規畫,更要做生死計畫!

不要「死亡套餐」,請「預立醫囑」;

人生不留白,請書寫「倫理遺囑」;

不要「親人爭家產」,請預立「合法遺囑」;

練習向自己和他人告別,請書寫「生命回顧」。

讓人生不留遺憾,生命不留白!


《告別練習》為愛而行,為愛而讀,

讓人人在練習中學會告別,告別悲傷、告別遺憾!


學會告別,才能「活」在當下!

證明自己真正活過,沒有白來人間一遭!

所以,如果有一天,我們要說再見,

請為我祝福……

我不曾離去,只是回家了!


【預立醫囑】

掌握善終發言權,簽署不急救

我不要享用死亡套餐,練習向生命告別


【倫理遺囑】

表達善終歸宿的想望,留傳家情書

我不要任憑「隨便都好」,練習向臨終身後事告別


【合法遺囑】

溝通財物處理,合法完善執行,送給家人親愛的禮物

我不要家族爭產上公堂,練習向身家財物告別


【生命回顧】

沉澱身心列好人生清單,說親密語

我不要人生遺憾留白,練習向自己和他人告別

人生一路走來,有遺憾嗎?可曾問過: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多數人的恐懼其實不是死亡,而是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有夢沒有勇敢去追!


「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然而,我們真的不要等到生命最後,倉皇回顧人生,才發現來不及做的事、說的話太多,夢想已成遺願,心願變成遺囑,留下難以釋懷的遺憾。


本書作者是台灣首位「預立遺囑」長期推廣者,她推廣授課時總會問,「人生至今沒有遺憾的人請舉手?」二十多年來累計結果,舉手的人竟是寥寥可數的個位數。


我們可以透過「告別練習」,嘗試在人生每一階段的結束,都能好好說再見,讓人生少一點遺憾。


因為沒有道別的結束,往往讓人遺憾終身!


不論現在年紀大小,我們時時都可能面臨人、事、物的道別;總有一天,我們都要對人生說再見,告別身、心、靈,航向未知的來生。


那麼,如何坦然向人、事、物道別?如何勇敢向我們的身、心、靈告別?


《告別練習》透過故事實例與範例,讓有關醫療與法律專業領域易讀易懂,更透過「四大練習」──預立醫囑,倫理遺囑、合法遺囑、生命回顧,讓我們能循序漸進的完成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立合法遺囑,其實很平常,可以不需要律師,自己就可以DIY寫遺囑,本書不談任何法條,就能讓大家輕輕鬆鬆立有法律效力的遺囑。

About the author


作者簡介

黃瀅竹


台灣首位「預立遺囑」長期推廣者。

最想與你分享——天天四道活出愛無憾。

自2001年率先出版《遺愛手書》、2017年出版《告別練習》迄今,

推廣「預立遺囑」不遺餘力,並成為人生志業。

每年數十場——奔走於全台醫院、院校、社團、公司……授課,推廣立囑。


審訂者簡介

陳榮基


台灣「安寧舵手」,榮獲第11屆總統文化獎——人道奉獻獎、第26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以及各類獲獎紀錄。


從台大醫院神經科教授主任、醫療副院長、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蓮花基金會創會董事長、佛教慧炬機構董事長……陳榮基醫者佛心,在醫界、佛教界都備受尊崇,為人卻極為謙卑,廣結善緣。


在台大醫院服務32年中,於院內開辦佛堂、臨終助念室及緩和醫療病房,投入安寧緩和醫療關懷工作;後來成立「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開創「佛教臨床宗教師培訓」之先河,充實並提升台灣安寧病房靈性關懷工作。


於2000年參與促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賦予我國國民可以選擇臨終拒絕心肺復甦術急救(DNR)的權利;於2016年參與完成《病人自主權利法》,更進一步提升國民自主選擇臨終醫療內容的權利。


沈惠珠


‧ 現任無諍世界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慧炬機構董事及理事

‧ 台灣造福園樂齡照護推廣協會監事

‧ 中華十六觀經理行總會理事

‧ 佛教蓮花基金會講師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