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物季刊第163期

· 國立臺灣博物館
Ebook
132
Pages

About this ebook

《臺灣博物》季刊第163期

專題主題:文化認同-解鎖差異,保存多樣性


全球化對我們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與反思。人口的流動加速文化交流,進而激發了對個人與集體歷史文化與生活記憶的探索,在探索集體記憶的過程中,我們得以分享歷史傳統、習俗規範與生活經驗,融入情感並形成認同感與歸屬感,也激勵我們付諸行動以保存文化或記憶。


本期專題企劃以「文化認同-解鎖差異,保存多樣性」為主題,嘗試由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的觀點出發,從社會文化、大眾參與等面向探討人們在地適應與生活記憶的形塑,並思考社會中多元文化與群體認同的意義。<環境教育作為地方文化多樣性保存策略——蘭博家族入校園的時代意義>分析宜蘭面對城鄉時空收斂、都市化、商品化等大規模消費旅遊的文化衝擊,蘭陽博物館如何運用環境教育行動,引導鼓勵觀光旅遊場域,成為地方文化保存與推廣的夥伴。<展覽、博物館戲劇與族群身份認同追尋之交織:以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烈日疊影展為例>以海端館策劃「烈日疊影展」及博物館戲劇的過程為例,探討原住民主體詮釋的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及博物館戲劇,館員如何以多元角度詮釋布農族殖民史,以及探尋族群內部組成的多樣性與身份認同等議題。


另<識讀幾個客家族群的文化記憶>以客家宗族關係的公廳、祖塔、嘗會來說明客家族群的宗族網絡特質與互相扶持的精神,並以客家族群的米食文化特性、客家語言經驗以地方命名及族群語言名稱的言說等經驗為例,探討臺灣客家在地適應與生活文化記憶。而隨著社群媒體成為生活一部分,進入大眾書寫時代,<時代的眼淚——展演社群媒體上碎片化的集體記憶>一文探討在資訊社會中蒐集、保存與展演數位足跡反映集體記憶的必要性,並嘗試以數位人文研究方法展示當代集體記憶的跨平台比較。


本期特別規劃焦點特輯單元,邀請捷克國家文化資產局以「捷克城堡與堡邸」為主題,分享<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捷克城堡與堡邸>專文,介紹捷克的城堡與堡邸等文化遺產的價值;另<歐式文藝復興的軍事建築在臺灣——17世紀荷治福爾摩沙的熱蘭遮城堡>則介紹在臺灣的歐式文藝復興軍事建築-熱蘭遮城堡,其所反映當時荷蘭共和國堡壘要塞建築的設計觀念,以及近代初期火砲運用下的防禦思維與實踐,期透過此單元以城堡為題進行交流及對話。

About the author

國立臺灣博物館為現代性綜合博物館,包含四座坐落臺北城核心區的歷史建物,分別代表土地、生命、產物及現代性,守護臺灣最珍貴的寶藏。


《臺灣博物》季刊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定期發行之刊物,自1982年創刊以來,期以傳遞自然、文化及博物館知識,以及推廣科普教育為要旨;每期並設定不同專題主題徵集相關專文,藉以促進知識推廣與交流。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