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蘭(森林小學校務主任)
「上課就沒有自由嗎?」,這是森小孩子對大人提出的詰問,語氣裡,有一點挑釁。
說孩子挑釁,並不是事情的全貌;這真的是他的疑問,也是他對森小的期待──來到森小,他想要「更自由!」
面對這樣的詰問,大人不免躊躇或難堪,要知道,自由,何嘗不是來到森小的大人們至高無上的追求?我也常想:如果課堂上不是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正在發生,那麼,孩子為什麼要讓渡他的自由給我們?
森小,是堅持要上課的,而且,依課表上課。所以,我們要為難孩子和自己嗎?放野山林,不更快活?!
提問的是二年級的孩子,我跟他說:「上課真的很不自由耶,要坐在位子上,不能隨便講話,要規定這個、規定那個……」
「對啊對啊,很無聊,什麼都不能!」另個孩子很認真地附和。
沒錯,各種規範,常常,還得正襟危坐,更別說,有時課堂上的氣氛或內容,還讓孩子感受到負荷或困頓。
「那,幹嘛要這麼累啊?」我反問。孩子們一時片刻沒有答案,靜靜地等我說。
我和孩子說了什麼?您可以參照《森小故事:教學紀實》的第一篇文章。當時,二年級的小傢伙們彷彿好像暫時明白了什麼,晶亮著眼,願意收束心思,回到課堂上。
當然,「好日子」不會太久,不只是關於上課的自由,其它關於他自己、關於別人、關於這個世界、關於台灣、關於吃喝拉撒睡……關於1/2+1/2為什麼不等於2/4的各種各樣的提問,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出來。
孩子們從來不會停止對世界的叩問,森小老師們也從來不拒絕,師生的問與答,從第1學期到現在第63學期,從來沒有停止過。不只在課堂上,也在生活中,未來,還會繼續……
想到,哲學家巴斯卡說的「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我們眼前的孩子,就是!合該給孩子一個可以啟動思考的環境;想到,哲學家卡爾.波普爾說的「通過知識,人可以獲得解放」,森小的教師團隊充份地認知到這個要義,認真備課且嚐到了「更自由」的甜美。
這兩本電子書:《森小故事:教學篇》與《森小故事:生活篇》,記錄師生在森小所在的山頭、在台灣各地旅行教學,問與答的吉光片羽,希望能提供人們,對孩童的世界,對大人與小孩的互動,多一點想像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