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致富的奧義: 一生不受錢所苦、富過三代的賺錢法則,盡得華僑真傳的日本富商大方分享。

· 大是文化
5.0
1 opinión
Libro electrónico
270
Páginas

Acerca de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日清食品公司,泡麵和杯麵的主要發明人之一吳百福、

中華料理餐廳「四海樓」的創辦人陳平順、

知名企業家邱永漢、歌手翁倩玉、圍棋棋士張栩……

這些人有何共同特徵?他們都是出身臺灣的華僑。


華僑就是,離開自己國家,到他國定居營生,發展或經商有成的人士。

他們原本都是財力雄厚的菁英分子嗎?

不一定,有時答案還正好相反。

這些人在創業時,很多是因為在本國發展受限,只好選擇離開。


如今,「華僑」已成為世界各國有錢人的代名詞,在日本也不例外。

這些在他國發展時,語言相對弱勢、資源更顯不足的華僑,

怎麼變成功又有錢的?


本書作者大城太,是日本醫療機械銷售公司社長,

開公司第一年就創造一億日圓營業額。

他說,自己這套做生意的方法,都是跟一位知名的華僑學的:


「怎麼評估這生意值不值?」

──只要有10%利潤就做,剩下的90%留給別人賺。


「跟人借小錢,記得還大禮」、

「只要有利可圖,借錢投資也沒關係」、

「要賺錢,不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是一本華僑這樣致富的賺錢法則,連日本人都佩服不已。


‧ 借錢給別人不如跟人借錢

跟人借錢不要一次還,要分期還,等還到第三、四次時,對方會覺得你說話算話。

明明自己是借錢的人,還得到說話算話的評價,很划算呀!


‧ 把話說得誇張些,你的收入才會成長

華僑提當年勇,誇張程度至少增加50%;

問年收,至少誇張10%以上。

先假設自己未來可以做到這麼多,並朝這個目標前進。


‧ 永遠都不吃虧的做生意原則

作者的華僑老師說:「不管和誰做生意,我從來都不吃虧。」

怎麼可能從不吃虧?

原來,華僑做生意的最高原則是:有錢就拿錢,有經驗就拿經驗。

萬一對方沒錢又沒經驗呢?


‧ 一切都要為客戶的客戶著想

為客戶著想的概念,人人都會說,很多人也在用。

但華僑做生意,卻是為客戶的客戶著想。此話怎說?


‧ 手中要養一批不起眼的伏兵

兵書上說,掌握虛實,戰無不勝,

實,是組織(公司)中的關鍵人物,雖然搶眼,但對手也會注意到。

虛,則是能帶來貢獻卻不受主管重視的小人物,

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華僑會怎麼「重」用?


作者以數十年經商經驗,還總結出其他華僑成功和致富原則,像是:

比起搶第一跟第二,你應該爭取第三名,因為這是避險;

有些生意,就算虧錢也要趕快換成現金,你才能繼續活下去;

就算你討厭對方還願意跟他學,這樣的態度會讓你天下無敵。


華僑致富的關鍵是,不贏在前頭,而是比誰不會輸。

這些一生不受錢所苦、富過三代的賺錢法則,連日本人都佩服不已。


各界推薦


財富女神/王宥忻

富媽媽十方/李雅雯

華人之光──美東首位亞裔女性民選立法議員、前紐約州眾議員/楊愛倫

Calificaciones y opiniones

5.0
1 opinión

Acerca del autor


作者簡介

大城太


經營多家公司,並擔任社團法人理事長、醫療法人理事,也投資新創企業,是名事業擁有者。曾任職於外資體系產險公司、醫療機器製造商,之後獨立創業。


曾師事某位在華僑社會中十分知名的人物,是日本人中唯一的弟子,受其直接傳授不外傳的成功術。創業後設立醫療機械銷售公司,公司只有社長和工讀生兩人,卻從第一年開始,年營業額都達到一億日圓。著有《華僑創業筆記》(日本實業出版社)等多部著作。


譯者簡介

鄭舜瓏


輔仁大學日文系、臺灣大學日文所畢。曾任博達版權代理公司日文版權業務,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消失中的銀行》、《主管該有的錢意識》、《世界紛爭現代史》(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五十餘本。

Califica este libro electrónico

Cuéntanos lo que piensas.

Información de lectura

Smartphones y tablets
Instala la app de Google Play Libros para Android y iPad/iPhone. Como se sincroniza de manera automática con tu cuenta, te permite leer en línea o sin conexión en cualquier lugar.
Laptops y computadoras
Para escuchar audiolibros adquiridos en Google Play, usa el navegador web de tu computadora.
Lectores electrónicos y otros dispositivos
Para leer en dispositivos de tinta electrónica, como los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Kobo, deberás descargar un archivo y transferirlo a tu dispositivo. Sigue las instrucciones detalladas que aparecen en el Centro de ayuda para transferir los archivos a lectores de libros electrónicos compati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