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通俗演義: 蔡東藩歷史演義-東漢

· 蔡東藩歷史演義 Book 2 · 谷月社
Ebook
721
Pages

About this ebook

自序
客歲編《前漢演義》,就二百一十年間之事蹟,撮要演述,而于女寵外戚之禍,獨詳載無遺,舉前轍所以戒后車也。乃者賡續漢事,復及東京,並暨西蜀。而竊按東京,曆數與西京略同,而其亡國之厲階,則亦肇自女寵,成於外戚。或者謂后漢之亡,宦寺方鎮實屍之,于女寵外戚似無與焉。
豈知木朽則蟲生,牆罅則蟻入,不有女寵外戚之播弄于先,何有宦寺方鎮之交訌于后?四星耀鬥,百桷摧棟,陽弱陰強,劉輕曹重,其所由來者漸矣,繇辨之不早辨也。昔范蔚宗作《后漢書》,于后妃列傳中,一則曰權歸女主,再則曰委事父兄,三則曰終於陵夷,大運淪,神寶亡,蓋嗟嘆之不足,故長言之。他如外戚黨錮等傳中,且連類並書,又復特創新例,作《宦者傳》,冠其文曰:「鄧后以女主臨政,帷幄稱制,下令不出閨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國命。」
又曰:「自曹騰說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遷龜鼎。」
夫鄧后,女寵也;梁冀,外戚也;曹騰,宦寺也;魏武,方鎮也;窮原盡委,舉一例百,不已昭然揭櫫歟?洎乎昭烈偏安,聊延一綫,而其后復為一黃皓所誤,則宦官之流毒使然。諸葛公所痛恨于桓靈者,不意于后主時又見之,良可慨已!惟史冊浩繁,誰遑卒閲?至若編年紀事,各書不一而足,閲者更未免有汪洋之嘆,反不若近代之通行《東西漢演義》暨《三國志演義》,則膾炙人口,俗之歡迎也。夫東西漢之敘事脫略,且多臆造,應為有識者所鄙夷。若羅氏所著之《三國志演義》,則膾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評定,而價值益增。
然與陳壽《三國志》相勘證,則粉飾者十居五六。壽雖晉臣,于蜀魏事不無曲筆,但謂其穿鑿失真,則必無此弊。羅氏第巧為烘染,悅人耳目,而不知以偽亂真,愈傳愈訛,其誤人亦不少也。本編續《前漢演義》之體例,始於新莽之篡漢,終於司馬氏之代魏,中歷東漢蜀漢之二百數十年,事必紀實,語不求深,合正裨為一貫,俾雅俗之相宜,而于興亡之大關鍵,如女寵,如外戚,釀而為閹禍,迫而為兵爭,尤三致意焉。
先民有言,「文不苟作」,鄙人固無當斯言,特以視附會荒唐,無關世道者,則相去殆有間歟?海內君子,幸鑒正之!中華民國十五年秋節,古越蔡東帆敘。

蔡東藩作品已屬公有領域,公有領域是人類的一部分作品與一部分知識的總匯,可以包括文章、藝術品、音樂、科學理論、發明等等。對於領域內的知識財產,任何個人或團體都不具所有權益(所有權益通常由版權或專利體現)。這些知識發明屬於公有文化遺產,任何人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和加工它們(此處不考慮有關安全、出口等的法律)。

創立版權制度的初衷是:藉由給予創作者一段時期的專有權利,作為(經濟)刺激,以鼓勵作者從事創作。當專有權利期限已過,作品便進入公有領域。公有領域的作品由於沒有專屬權利人,因此公眾有權自由使用它們。
著作權權利屆滿

該作品創作與首次發表時間早於1923年1月1日,或者比當前年份的1月1日早95年。

作者(集體創作則計算最後一個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日期比當前年份的1月1日早70年。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Berne Convention)的簽約國未給予該作品永久版權保護。

About the author

關於作者

蔡東藩居於臨江書捨(蔡東藩舊居),蕭山臨浦鎮人。自幼聰穎好學,兒時閱讀《資治通鑒》等史書,時人稱為「神童」。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年)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月餘托病回鄉。辛亥革命後,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小學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全書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在撰編《民國通俗演義》中,對清廷之腐敗,予以抨擊,其間曾收到恐嚇信及子彈,迫其修改,蔡不變初衷。又著有《西太后演義》又名《慈禧太后演義》,增訂清初呂安世所著《二十四史演義》,其一生共著書13部,撰寫700餘萬字,篇幅之巨堪稱歷史演義的奇跡,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主要貢獻

蔡東藩興趣廣泛,學識淵博。除歷史演義外,尚著有《留青別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錄》、《楹聯大全》及詩集《風月吟稿》、《寫憂草》等。在居鄉期間,曾隨岳父習醫,寫成《內科臨症歌訣》4卷,並任臨浦小學國語教師,後又設私塾授學。對語文教學提倡「學以致用」,力主革新。蔡東藩晚年生活艱辛,以行醫、賣文為生。

蔡東藩寫書的動機,與當時民族危亡的歷史現狀密不可分。以一己之長訴之史筆,以期用通俗演義的形式講述中國歷史,以此幫助國人從歷史的啟迪中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正是他「書生報國」之意。正是因此,他才選擇了首先寫《清史通俗演義》,並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蔡東藩這套演義重史輕文,儘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蔡東藩於1945年3月5日(日本投降前夕)逝世,享年六十九歲。

Rate this ebook

Tell us what you think.

Reading informatio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stall the Google Play Books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
Laptops and computers
You can listen to audiobooks purchased on Google Play using your computer's web browser.
eReaders and other devices
To read on e-ink devices like Kobo eReaders, you'll need to download a file and transfer it to your device. Follow the detailed Help Center instructions to transfer the files to supported eReaders.